18.隨喜功德品, 

19.法師功德品, 

20.常不輕菩薩品

21. 如來神力品

22.囑累品

23.藥王菩薩本事品

 

妙法蓮華經 卷第六

 

수희공덕품(隨喜功德品) 第十八

1. 경을 듣고 따라서 기뻐한 공덕

爾時 彌勒菩薩摩訶薩白佛言.

世尊,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聞是法華經 隨喜者 得幾所福? 而說偈言.

世尊滅度後 其有聞是經

若能隨喜者 爲得幾所福.

 

爾時 佛告彌勒菩薩摩訶薩. 阿逸多, 如來滅後 若比丘 比丘尼 優婆塞 優婆夷 及餘智者 若長若幼 聞是經隨喜已 從法會出 至於餘處 若在僧坊 若空閑地 若城邑 巷陌 聚落 田里 如其所聞 爲父母 宗親 善友 知識 隨力演說. 是諸人等聞已 隨喜 復行轉教 餘人聞已 亦隨喜轉教 如是展轉 至第五十. 阿逸多, 其第五十善男子善女人 隨喜功德 我今說之 汝當善聽.

 

若四百萬億阿僧祇世界 六趣 四生衆生 卵生, 胎生, 濕生, 化生 若有形 無形 有想 無想 非有想 非無想 無足 二足 四足 多足 如是等在衆生數者 有人求福 隨其所欲 娛樂之具 皆給與之. 一一衆生 與滿閻浮提金 銀 琉璃 車璖 馬腦 珊瑚 虎珀 諸妙珍寶 及象馬 車乘 七寶所成宮殿 樓閣等. 是大施主 如是布施 滿八十年已 而作是念, 我已施衆生 娛樂之具 隨意所欲, 然 此衆生 皆已衰老 年過八十 髮白面皺 將死不久 我當以佛法 而訓導之.

 

卽集此衆生 宣布法化 示教利喜. 一時皆得須陁洹道 斯陁含道 阿那含道 阿羅漢道 盡諸有漏 於深禪定 皆得自在 具八解脫 於汝意云何? 是大施主 所得功德 寧爲多不?

 

彌勒白佛言. 世尊, 是人功德 甚多無量無邊. 若是施主 但施衆生 一切樂具 功德無量 何況令得阿羅漢果? 佛告彌勒 我今分明語汝. 是人以一切樂具 施於四百萬億 阿僧祇世界 六趣衆生, 又令得阿羅漢果 所得功德, 不如是 第五十人聞法華經一偈 隨喜功德 百分 千分 百千萬億分 不及其一 乃至筭數譬喩 所不能知.

阿逸多, 如是第五十人 展轉聞法華經 隨喜功德 尚無量無邊阿僧祇 何況最初於會中聞 而隨喜者. 其福復勝無量無邊阿僧祇 不可得比.

 

又阿逸多, 若人爲是經故 往詣僧坊 若坐若立 須臾聽受 緣是功德 轉身所生 得好上妙象 馬 車乘 珍寶輦輿 及乘天宮. 若復有人 於講法處坐 更有人來勸令坐聽 若分座令坐 是人功德 轉身 得帝釋坐處 若梵王坐處 若轉輪聖王所坐之處.

 

阿逸多, 若復有人 語餘人言 有經名法華 可共往聽 卽受其教 乃至須臾閒聞 是人功德轉身 得與陁羅尼菩薩 共生一處. 利根智慧 百千萬世 終不瘖瘂. 口氣不臭 舌常無病 口亦無病 齒不垢黑 不黃不疏 亦不缺落 不差不曲 脣不下垂 亦不褰縮 不麤澀 不瘡胗 亦不缺壞 亦不喎斜 不厚不大 亦不黧黑 無諸可惡. 鼻不匾㔸 亦不曲戾 面色不黑 亦不狹長 亦不窊曲 無有一切不可喜相. 脣舌牙齒 悉皆嚴好 鼻脩高直 面貌圓滿 眉高而長 額廣平正 人相具足. 世世所生 見佛聞法 信受教誨. 阿逸多, 汝且觀是 勸於一人 令往聽法 功德如此 何況一心聽說 讀誦而於大衆 爲人分別 如說修行?

 

2. 수희한 공덕을 게송으로 거듭 밝히다.

爾時 世尊欲重宣此義 而說偈言.

若人於法會 得聞是經典 乃至於一偈 隨喜爲他說

如是展轉教 至于第五十 最後人獲福 今當分別之

如有大施主 供給無量衆 具滿八十歲 隨意之所欲

見彼衰老相 髮白而面皺 齒疏形枯竭 念其死不久

我今應當教 令得於道果 卽爲方便說 涅槃眞實法.

 

世皆不牢固 如水沫泡焰 汝等咸應當 疾生厭離心

諸人聞是法 皆得阿羅漢 具足六神通 三明八解脫

最後第五十 聞一偈隨喜 是人福勝彼 不可爲譬喩

如是展轉聞 其福尚無量 何況於法會 初聞隨喜者.

 

若有勸一人 將引聽法華 言此經深妙 千萬劫難遇

卽受教往聽 乃至須臾聞 斯人之福報 今當分別說

世世無口患 齒不疏黃黑 脣不厚褰缺 無有可惡相

舌不乾黑短 鼻高脩且直 額廣而平正 面目悉端嚴

爲人所喜見 口氣無臭穢 優鉢華之香 常從其口出.

 

若故詣僧坊 欲聽法華經 須臾聞歡喜 今當說其福

後生天人中 得妙象馬車 珍寶之輦輿 及乘天宮殿

若於講法處 勸人坐聽經 是福因緣得 釋梵轉輪座

何況一心聽 解說其義趣 如說而修行 其福不可量.

 

법사공덕품(法師功德品) 第十九

1. 육근의 공덕을 모두 밝히다.

爾時 佛告常精進菩薩摩訶薩. 若善男子善女人 受持是法華經 若讀若誦若解說若書寫 是人當得八百眼功德 千二百耳功德 八百鼻功德 千二百舌功德 八百身功德 千二百意功德. 以是功德 莊嚴六根 皆令淸淨.

 

2. 눈의 공덕을 밝히다.

是善男子善女人 父母所生 淸淨肉眼 見於三千大千世界內外所有 山林 河海 下至阿鼻地獄 上至有頂 亦見其中 一切衆生 及業因緣 果報生處 悉見悉知.

 

爾時 世尊欲重宣此義 而說偈言.

若於大衆中 以無所畏心 說是法華經 汝聽其功德

是人得八百 功德殊勝眼 以是莊嚴故 其目甚淸淨

父母所生眼 悉見三千界 內外彌樓山 須彌及鐵圍

幷諸餘山林 大海江河水 下至阿鼻獄 上至有頂處

其中諸衆生 一切皆悉見 雖未得天眼 肉眼力如是.

 

3. 귀의 공덕을 밝히다.

復次 常精進, 若善男子善女人 受持此經 若讀若誦若解說若書寫 得千二百耳功德. 以是淸淨耳 聞三千大千世界 下至阿鼻地獄 上至有頂 其中內外 種種語言音聲. 象聲 馬聲 牛聲 車聲 啼哭聲 愁歎聲 螺聲 鼓聲 鍾聲 鈴聲 笑聲 語聲 男聲 女聲 童子聲 童女聲 法聲 非法聲 苦聲 樂聲 凡夫聲 聖人聲 喜聲 不喜聲 天聲 龍聲 夜叉聲 乾闥婆聲 阿修羅聲 迦樓羅聲 緊那羅聲 摩睺羅伽聲 火聲 水聲 風聲 地獄聲 畜生聲 餓鬼聲 比丘聲 比丘尼聲 聲聞聲 辟支佛聲 菩薩聲 佛聲. 以要言之 三千大千世界中 一切內外 所有諸聲 雖未得天耳 以父母所生淸淨常耳 皆悉聞知. 如是分別種種音聲 而不壞耳根.

 

爾時 世尊欲重宣此義 而說偈言.

父母所生耳 淸淨無濁穢 以此常耳聞 三千世界聲

象馬車牛聲 鍾鈴螺鼓聲 琴瑟箜篌聲 簫笛之音聲

淸淨好歌聲 聽之而不著 無數種人聲 聞悉能解了

又聞諸天聲 微妙之歌音 及聞男女聲 童子童女聲

山川嶮谷中 迦陵頻伽聲 命命等諸鳥 悉聞其音聲

地獄衆苦痛 種種楚毒聲 餓鬼飢渴逼 求索飮食聲

諸阿修羅等 居在大海邊 自共語言時 出于大音聲

如是說法者 安住於此間 遙聞是衆聲 而不壞耳根.

 

十方世界中 禽獸鳴相呼 其說法之人 於此悉聞之

其諸梵天上 光音及遍淨 乃至有頂天 言語之音聲

法師住於此 悉皆得聞之 一切比丘衆 及諸比丘尼

若讀誦經典 若爲他人說 法師住於此 悉皆得聞之.

 

復有諸菩薩 讀誦於經法 若爲他人說 撰集解其義

如是諸音聲 悉皆得聞之 諸佛大聖尊 教化衆生者

於諸大會中 演說微妙法 持此法華者 悉皆得聞之.

三千大千界 內外諸音聲 下至阿鼻獄 上至有頂天

皆聞其音聲 而不壞耳根 其耳聰利故 悉能分別知

持是法花者 雖未得天耳 但用所生耳 功德已如是.

 

4. 코의 공덕을 밝히다.

復次 常精進, 若善男子善女人 受持是經 若讀若誦若解說若書寫 成就八百鼻功德. 以是淸淨鼻根 聞於三千大千世界 上下內外 種種諸香. 須曼那華香 闍提華香 末利華香 瞻蔔華香 波羅羅華香 赤蓮華香 靑蓮華香 白蓮華香 華樹香 菓樹香 栴檀香 沈水香 多摩羅跋香 多伽羅香 及千萬種和香 若末若丸若塗香 持是經者 於此閒住 悉能分別.

 

又復別知 衆生之香 象香 馬香 牛羊等香 男香 女香 童子香 童女香 及草木叢林香 若近若遠 所有諸香 悉皆得聞 分別不錯. 持是經者 雖住於此 亦聞天上 諸天之香 波利質多羅 拘鞞陁羅樹香 及曼陁羅華香 摩訶曼陁羅華香 曼殊沙華香 摩訶曼殊沙華香 栴檀 沈水 種種末香 諸雜華香 如是等天香 和合所出之香 無不聞知.

 

又聞諸天身香 釋提桓因 在勝殿上 五欲娛樂 嬉戲時香 若在妙法堂上 爲忉利諸天 說法時香 若於諸園遊戲時香 及餘天等男女身香 皆悉遙聞. 如是展轉 乃至梵世 上至有頂 諸天身香 亦皆聞之 幷聞諸天 所燒之香 及聲聞香 辟支佛香 菩薩香 諸佛身香 亦皆遙聞 知其所在. 雖聞此香 然於鼻根 不壞不錯. 若欲分別爲他人說 憶念不謬.

 

爾時 世尊欲重宣此義 而說偈言.

是人鼻淸淨 於此世界中 若香若臭物 種種悉聞知

須曼那闍提 多摩羅栴檀 沈水及桂香 種種華菓香

及知衆生香 男子女人香 說法者遠住 聞香知所在

大勢轉輪王 小轉輪及子 群臣諸宮人 聞香知所在

身所著珍寶 及地中寶藏 轉輪王寶女 聞香知所在

諸人嚴身具 衣服及瓔珞 種種所塗香 聞香知其身

諸天若行坐 遊戲及神變 持是法華者 聞香悉能知.

 

諸樹華菓實 及酥油香氣 持經者住此 悉知其所在

諸山深嶮處 栴檀樹花敷 衆生在中者 聞香皆能知

鐵圍山大海 地中諸衆生 持經者聞香 悉知其所在

阿修羅男女 及其諸眷屬 鬪諍遊戲時 聞香皆能知

曠野嶮隘處 師子象虎狼 野牛水牛等 聞香知所在

若有懷妊者 未辯其男女 無根及非人 聞香悉能知

以聞香力故 知其初懷妊 成就不成就 安樂產福子

以聞香力故 知男女所念 染欲癡恚心 亦知修善者

地中衆伏藏 金銀諸珍寶 銅器之所盛 聞香悉能知

種種諸瓔珞 無能識其價 聞香知貴賤 出處及所在.

 

天上諸華等 曼陁曼殊沙 波利質多樹 聞香悉能知

天上諸宮殿 上中下差別 衆寶花莊嚴 聞香悉能知

天園林勝殿 諸觀妙法堂 在中而娛樂 聞香悉能知

諸天若聽法 或受五欲時 來往行坐臥 聞香悉能知

天女所著衣 好華香莊嚴 周旋遊戲時 聞香悉能知

如是展轉上 乃至於梵世 入禪出禪者 聞香悉能知

光音遍淨天 乃至于有頂 初生及退沒 聞香悉能知.

 

諸比丘衆等 於法常精進 若坐若經行 及讀誦經法

或在林樹下 專精而坐禪 持經者聞香 悉知其所在

菩薩志堅固 坐禪若讀誦 或爲人說法 聞香悉能知

在在方世尊 一切所恭敬 愍衆而說法 聞香悉能知

衆生在佛前 聞經皆歡喜 如法而修行 聞香悉能知

雖未得菩薩 無漏法生鼻 而是持經者 先得此鼻相.

 

5. 혀의 공덕을 밝히다.

復次 常精進, 若善男子善女人 受持是經 若讀若誦若解說若書寫 得千二百舌功德. 若好若醜 若美不美 及諸苦澀物 在其舌根 皆變成上味 如天甘露 無不美者. 若以舌根於大衆中 有所演說 出深妙聲 能入其心 皆令歡喜快樂.

又諸天子 天女 釋 梵諸天聞是深妙音聲 有所演說 言論次第 皆悉來聽 及諸龍龍女 夜叉夜叉女 乾闥婆乾闥婆女 阿修羅阿修羅女 迦樓羅迦樓羅女 緊那羅緊那羅女 摩睺羅伽摩睺羅伽女 爲聽法故 皆來親近 恭敬供養 及比丘比丘尼 優婆塞優婆夷 國王 王子 群臣 眷屬 小轉輪王 大轉輪王 七寶千子 內外眷屬 乘其宮殿 俱來聽法. 以是菩薩 善說法故 婆羅門 居士 國內人民盡 其形壽隨侍供養. 又諸聲聞 辟支佛 菩薩 諸佛 常樂見之. 是人所在方面 諸佛皆向其處說法 悉能受持一切佛法 又能出於深妙法音.

 

爾時 世尊 欲重宣此義 而說偈言.

是人舌根淨 終不受惡味 其有所食噉 悉皆成甘露

以深淨妙聲 於大衆說法 以諸因緣喩 引導衆生心

聞者皆歡喜 設諸上供養 諸天龍夜叉 及阿修羅等

皆以恭敬心 而共來聽法 是說法之人 若欲以妙音

遍滿三千界 隨意卽能至 大小轉輪王 及千子眷屬

合掌恭敬心 常來聽受法 諸天龍夜叉 羅剎毘舍闍

亦以歡喜心 常樂來供養 梵天王魔王 自在大自在

如是諸天衆 常來至其所 諸佛及弟子 聞其說法音

常念而守護 或時爲現身.

 

6. 몸의 공덕을 밝히다.

復次 常精進, 若善男子善女人 受持是經 若讀若誦若解說若書寫 得八百身功德. 得淸淨身 如淨琉璃 衆生憙見. 其身淨故 三千大千世界衆生 生時死時 上下好醜 生善處惡處 悉於中現 及鐵圍山 大鐵圍山 彌樓山 摩訶彌樓山等諸山 及其中衆生 悉於中現 下至阿鼻地獄 上至有頂 所有及衆生 悉於中現. 若聲聞 辟支佛 菩薩 諸佛說法 皆於身中 現其色像.

 

爾時 世尊欲重宣此義 而說偈言.

若持法花者 其身甚淸淨 如彼淨琉璃 衆生皆憙見

又如淨明鏡 悉見諸色像 菩薩於淨身 皆見世所有

唯獨自明了 餘人所不見 三千世界中 一切諸群萌

天人阿修羅 地獄鬼畜生 如是諸色像 皆於身中現

諸天等宮殿 乃至於有頂 鐵圍及彌樓 摩訶彌樓山

諸大海水等 皆於身中現 諸佛及聲聞 佛子菩薩等

若獨若在衆 說法悉皆現 雖未得無漏 法性之妙身

以淸淨常體 一切於中現.

 

7. 의식의 공덕을 밝히다.

復次 常精進, 若善男子善女人 如來滅後 受持是經 若讀若誦若解說若書寫 得千二百意功德. 以是淸淨意根 乃至聞一偈一句 通達無量無邊之義. 解是義已 能演說一句一偈 至於一月 四月 乃至一歲. 諸所說法 隨其義趣 皆與實相 不相違背. 若說俗閒經書 治世語言 資生業等 皆順正法. 三千大千世界六趣衆生 心之所行 心所動作 心所戲論 皆悉知之. 雖未得無漏智慧 而其意根 淸淨如此 是人有所思惟籌量言說 皆是佛法 無不眞實 亦是先佛經中所說.

 

爾時 世尊欲重宣此義 而說偈言.

是人意淸淨 明利無穢濁 以此妙意根 知上中下法

乃至聞一偈 通達無量義 次第如法說 月四月至歲

是世界內外 一切諸衆生 若天龍及人 夜叉鬼神等

其在六趣中 所念若干種 持法花之報 一時皆悉知

十方無數佛 百福莊嚴相 爲衆生說法 悉聞能受持

思惟無量義 說法亦無量 終始不忘錯 以持法華故

悉知諸法相 隨義識次第 達名字語言 如所知演說

此人有所說 皆是先佛法 以演此法故 於衆無所畏

持法花經者 意根淨若斯 雖未得無漏 先有如是相

是人持此經 安住希有地 爲一切衆生 歡喜而愛敬

能以千萬種 善巧之語言 分別而說法 持法花經故.

 

 

상불경보살품(常不輕菩薩品) 第二十

1. 법화경의 죄와 공덕

爾時 佛告得大勢菩薩摩訶薩. 汝今當知 若比丘比丘尼 優婆塞 優婆夷 持法花經者 若有惡口罵詈誹謗 獲大罪報 如前所說. 其所得功德 如向所說 眼耳鼻舌身意淸淨.

 

2. 위음왕여래(威音王如來)의 이야기

得大勢, 乃往古昔 過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阿僧祇劫 有佛名威音王如來 應供 正遍知 明行足 善逝 世閒解 無上士 調御丈夫 天人師 佛世尊. 劫名離衰 國名大成. 其威音王佛 於彼世中 爲天 人 阿修羅說法 爲求聲聞者 說應四諦法 度生老病死究竟涅槃 爲求辟支佛者 說應十二因緣法 爲諸菩薩 因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說應六波羅蜜法 究竟佛慧.

 

得大勢, 是威音王佛壽 四十萬億那由他恒河沙劫 正法住世劫數 如一閻浮提微塵 像法住世劫數 如四天下微塵. 其佛饒益衆生已 然後滅度 正法像法 滅盡之後 於此國土 復有佛出 亦號威音王如來 應供 正遍知 明行足 善逝 世閒解 無上士 調御丈夫 天人師 佛世尊. 如是次第 有二萬億佛 皆同一號.

 

3. 상불경보살(常不輕菩薩) 이름의 유래

最初 威音王如來 旣已滅度 正法滅後 於像法中 增上慢比丘 有大勢力. 爾時 有一菩薩比丘 名常不輕. 得大勢, 以何因緣 名常不輕? 是比丘 凡有所見 若比丘 比丘尼 優婆塞 優婆夷 皆悉禮拜讚歎 而作是言. 我深敬汝等 不敢輕慢. 所以者何? 汝等皆行菩薩道 當得作佛.

 

而是比丘 不專讀誦經典 但行禮拜 乃至遠見四衆 亦復故往 禮拜讚歎 而作是言, 我不敢輕於汝等 汝等皆當作佛. 四衆之中 有生瞋恚 心不淨者 惡口罵詈言, 是無智比丘 從何所來? 自言, 我不輕汝 而與我等授記 當得作佛. 我等不用如是虛妄授記. 如此經歷多年 常被罵詈 不生瞋恚 常作是言, 汝當作佛.

 

說是語時 衆人或以杖木瓦石 而打擲之 避走遠住 猶高聲唱言. 我不敢輕於汝等 汝等皆當作佛. 以其常作是語故 增上慢比丘 比丘尼 優婆塞 優婆夷 號之爲常不輕.

 

4. 경전을 바로 믿는 사람의 공덕

是比丘臨欲終時 於虛空中 具聞威音王佛 先所說 法華經二十千萬億偈 悉能受持 卽得如上 眼根淸淨 耳鼻舌身意根淸淨. 得是六根淸淨已 更增壽命 二百萬億那由他歲 廣爲人說 是法華經.

 

於時增上慢四衆 比丘 比丘尼 優婆塞 優婆夷 輕賤是人 爲作不輕名者 見其得大神通力 樂說辯力 大善寂力 聞其所說 皆信伏隨從. 是菩薩復化千萬億衆 令住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命終之後 得値二千億佛 皆號日月燈明. 於其法中 說是法華經 以是因緣 復値二千億佛 同號雲自在燈王.

 

於此諸佛法中 受持讀誦 爲諸四衆 說此經典故 得是常眼淸淨 耳鼻舌身意 諸根淸淨 於四衆中說法 心無所畏. 得大勢, 是常不輕菩薩摩訶薩 供養如是若干諸佛 恭敬 尊重 讚歎 種諸善根. 於後復値千萬億佛 亦於諸佛法中 說是經典 功德成就 當得作佛.

 

5. 상불경보살은 곧 석가모니불(釋迦牟尼佛)

得大勢, 於意云何? 爾時 常不輕菩薩 豈異人乎? 則我身是. 若我於宿世 不受持讀誦此經 爲他人說者 不能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我於先佛所 受持讀誦此經 爲人說故 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6. 수기(授記)를 부정한 사람들의 과보

得大勢, 彼時四衆比丘 比丘尼 優婆塞 優婆夷 以瞋恚意 輕賤我故 二百億劫 常不値佛 不聞法 不見僧. 千劫於阿鼻地獄 受大苦惱, 畢是罪已 復遇常不輕菩薩 教化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得大勢, 於汝意云何? 爾時 四衆常輕是菩薩者 豈異人乎? 今此會中 跋陁婆羅等 五百菩薩 師子月等 五百比丘尼 思佛等 五百優婆塞 皆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不退轉者是.

 

得大勢, 當知 是法華經 大饒益諸菩薩摩訶薩 能令至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是故 諸菩薩摩訶薩 於如來滅後 常應受持讀誦解說 書寫是經.

 

7. 게송으로 거듭 밝히다.

爾時 世尊欲重宣此義 而說偈言.

過去有佛 號威音王 神智無量 將導一切

天人龍神 所共供養.

 

是佛滅後 法欲盡時 有一菩薩 名常不輕

時諸四衆 計著於法 不輕菩薩 往到其所

而語之言 我不輕汝 汝等行道 皆當作佛

諸人聞已 輕毀罵詈 不輕菩薩 能忍受之.

 

其罪畢已 臨命終時 得聞此經 六根淸淨

神通力故 增益壽命 復爲諸人 廣說是經

諸著法衆 皆蒙菩薩 教化成就 令住佛道

不輕命終 値無數佛 說是經故 得無量福

漸具功德 疾成佛道.

 

彼時不輕 則我身是 時四部衆 著法之者

聞不輕言 汝當作佛 以是因緣 値無數佛

此會菩薩 五百之衆 幷及四部 淸信士女

今於我前 聽法者是 我於前世 勸是諸人

聽受斯經 第一之法 開示教人 令住涅槃

世世受持 如是經典.

 

億億萬劫 至不可議 時乃得聞 是法華經

億億萬劫 至不可議 諸佛世尊 時說是經

是故行者 於佛滅後 聞如是經 勿生疑惑

應當一心 廣說此經 世世値佛 疾成佛道.

  

여래신력품(如來神力品) 第二十一

1. 보살들의 법화경 홍양발원

爾時 千世界微塵等 菩薩摩訶薩 從地踊出者 皆於佛前 一心合掌 瞻仰尊顏 而白佛言. 世尊, 我等 於佛滅後 世尊分身 所在國土 滅度之處 當廣說此經. 所以者何? 我等亦自 欲得是眞淨大法 受持讀誦 解說書寫 而供養之.

 

2. 여래의 신통력으로 법화경을 부촉하다.

爾時 世尊於文殊師利等 無量百千萬億 舊住娑婆世界 菩薩摩訶薩 及諸比丘 比丘尼 優婆塞 優婆夷 天 龍 夜叉 乾闥婆 阿修羅 迦樓羅 緊那羅 摩睺羅伽 人非人等 一切衆前 現大神力. 出廣長舌 上至梵世 一切毛孔 放於無量無數色光 皆悉遍照 十方世界. 衆寶樹下 師子座上諸佛 亦復如是 出廣長舌 放無量光. 釋迦牟尼佛 及寶樹下諸佛 現神力時 滿百千歲 然後還攝舌相 一時謦欬 俱共彈指. 是二音聲 遍至十方諸佛世界 地皆六種震動.

 

其中衆生 天 龍 夜叉 乾闥婆 阿修羅 迦樓羅 緊那羅 摩睺羅伽 人非人等 以佛神力故 皆見此娑婆世界 無量無邊百千萬億衆寶樹下 師子座上諸佛 及見釋迦牟尼佛 共多寶如來 在寶塔中 坐師子座. 又見無量無邊百千萬億菩薩摩訶薩 及諸四衆 恭敬圍繞釋迦牟尼佛. 旣見是已 皆大歡喜 得未曾有.

 

卽時 諸天於虛空中 高聲唱言. 過此無量無邊百千萬億阿僧祇世界 有國名娑婆. 是中有佛 名釋迦牟尼. 今爲諸菩薩摩訶薩 說大乘經 名妙法蓮華 教菩薩法 佛所護念. 汝等當深心隨喜 亦當禮拜供養釋迦牟尼佛.

 

彼諸衆生 聞虛空中聲已 合掌向娑婆世界 作如是言. “南無釋迦牟尼佛, 南無釋迦牟尼佛”. 以種種華 香 瓔珞 幡蓋 及諸嚴身之具 珍寶妙物 皆共遙散娑婆世界. 所散諸物 從十方來 譬如雲集 變成寶帳 遍覆此閒諸佛之上. 于時 十方世界 通達無礙 如一佛土.

 

3. 경전을 찬탄하고 유통을 부촉(咐囑)하다.

爾時 佛告上行等 菩薩大衆. 諸佛神力 如是無量無邊不可思議. 若我以是神力 於無量無邊百千萬億阿僧祇劫 爲囑累故 說此經功德 猶不能盡. 以要言之, 如來一切所有之法 如來一切自在神力 如來一切秘要之藏 如來一切甚深之事 皆於此經 宣示顯說.

 

是故汝等 於如來滅後 應一心受持讀誦解說書寫 如說修行. 所在國土 若有受持 讀誦解說書寫 如說修行 若經卷所住之處 若於園中 若於林中 若於樹下 若於僧坊 若白衣舍 若在殿堂 若山谷曠野 是中皆應起塔供養. 所以者何? 當知是處 卽是道場 諸佛於此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諸佛於此 轉于法輪 諸佛於此 而般涅槃.

 

4. 게송으로 거듭 설하다.

爾時 世尊欲重宣此義 而說偈言.

諸佛救世者 住於大神通 爲悅衆生故 現無量神力

舌相至梵天 身放無數光 爲求佛道者 現此希有事

諸佛謦欬聲 及彈指之聲 周聞十方國 地皆六種動

以佛滅度後 能持是經故 諸佛皆歡喜 現無量神力.

 

囑累是經故 讚美受持者 於無量劫中 猶故不能盡

是人之功德 無邊無有窮 如十方虛空 不可得邊際.

 

能持是經者 則爲已見我 亦見多寶佛 及諸分身者

又見我今日 教化諸菩薩 能持是經者 令我及分身

滅度多寶佛 一切皆歡喜 十方現在佛 幷過去未來

亦見亦供養 亦令得歡喜 諸佛坐道場 所得秘要法

能持是經者 不久亦當得.

 

能持是經者 於諸法之義 名字及言辭 樂說無窮盡

如風於空中 一切無障礙 於如來滅後 知佛所說經

因緣及次第 隨義如實說 如日月光明 能除諸幽冥

斯人行世閒 能滅衆生闇 教無量菩薩 畢竟住一乘.

 

是故有智者 聞此功德利 於我滅度後 應受持斯經

是人於佛道 決定無有疑.

   

촉루품(囑累品) 第二十二

1. 여래가 유통을 부촉(咐囑)하다.

爾時 釋迦牟尼佛 從法座起 現大神力 以右手 摩無量菩薩摩訶薩頂 而作是言. 我於無量百千萬億阿僧祇劫 修習是難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 今以付囑汝等. 汝等應當一心 流布此法 廣令增益. 如是三摩諸菩薩摩訶薩頂 而作是言. 我於無量百千萬億阿僧祇劫 修習是難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 今以付囑汝等. 汝等當受持讀誦 廣宣此法 令一切衆生 普得聞知.

 

2. 유통을 부촉하는 이유

所以者何? 如來有大慈悲 無諸慳悋 亦無所畏 能與衆生 佛之智慧 如來智慧 自然智慧. 如來是一切衆生之大施主. 汝等亦應隨學如來之法 勿生慳悋. 於未來世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信如來智慧者 當爲演說 此法華經 使得聞知 爲令其人 得佛慧故. 若有衆生 不信受者 當於如來 餘深法中 示教利喜. 汝等若能如是 則爲已報 諸佛之恩.

 

3. 보살들이 받들어 행할 것을 다짐하다.

時 諸菩薩摩訶薩 聞佛作是說已 皆大歡喜 遍滿其身 益加恭敬 曲躬低頭 合掌向佛 俱發聲言. 如世尊勅 當具奉行. 唯然世尊, 願不有慮. 諸菩薩摩訶薩衆 如是三反俱發聲言. 如世尊勅 當具奉行. 唯然世尊 願不有慮.

 

4. 모든 대중들이 환희하다.

爾時 釋迦牟尼佛 令十方來諸分身佛 各還本土 而作是言. 諸佛各隨所安 多寶佛塔 還可如故. 說是語時 十方無量分身諸佛 坐寶樹下師子座上者 及多寶佛 幷上行等 無邊阿僧祇菩薩大衆 舍利弗等 聲聞四衆 及一切世閒天 人 阿修羅等 聞佛所說 皆大歡喜.

 

 

약왕보살본사품(藥王菩薩本事品) 第二十三

1. 약왕보살(藥王菩薩)에 대하여 묻다.

爾時 宿王華菩薩白佛言. 世尊, 藥王菩薩 云何遊於娑婆世界? 世尊, 是藥王菩薩 有若干百千萬億那由他 難行苦行? 善哉世尊, 願少解說. 諸天 龍神 夜叉 乾闥婆 阿修羅 迦樓羅 緊那羅 摩睺羅伽 人非人等 又他國土 諸來菩薩 及此聲聞衆 聞皆歡喜.

 

2. 여래가 설하다.

爾時 佛告宿王華菩薩. 乃往過去無量恒河沙劫 有佛號日月淨明德如來 應供 正遍知 明行足 善逝 世閒解 無上士 調御丈夫 天人師 佛世尊. 其佛有八十億 大菩薩摩訶薩 七十二恒河沙 大聲聞衆. 佛壽四萬二千劫 菩薩壽命亦等. 彼國無有女人 地獄 餓鬼 畜生 阿修羅等 及以諸難. 地平如掌 琉璃所成 寶樹莊嚴 寶帳覆上 垂寶華幡 寶甁 香爐周遍國界 七寶爲臺 一樹一臺 其樹去臺 盡一箭道. 此諸寶樹 皆有菩薩 聲聞而坐其下 諸寶臺上 各有百億諸天 作天伎樂 歌歎於佛 以爲供養.

 

爾時 彼佛爲一切衆生憙見菩薩 及衆菩薩 諸聲聞衆 說法華經. 是一切衆生憙見菩薩 樂習苦行 於日月淨明德佛法中 精進經行 一心求佛 滿萬二千歲已 得現一切色身三昧.

 

得此三昧已 心大歡喜 卽作念言. 我得現一切色身三昧 皆是得聞法華經力 我今當供養日月淨明德佛 及法華經. 卽時入是三昧 於虛空中 雨曼陁羅華 摩訶曼陁羅華 細末堅黑栴檀 滿虛空中 如雲而下 又雨海此岸栴檀之香 此香六銖 價直娑婆世界 以供養佛.

 

作是供養已 從三昧起 而自念言, 我雖以神力 供養於佛 不如以身供養 卽服諸香 栴檀 薰陸 兜樓婆 畢力迦 沈水 膠香. 又飮瞻蔔 諸華香油 滿千二百歲已. 香油塗身 於日月淨明德佛前 以天寶衣而自纏身 灌諸香油 以神通力願 而自然身 光明遍照八十億恒河沙世界.

其中諸佛 同時讚言. 善哉 善哉! 善男子, 是眞精進 是名眞法 供養如來. 若以華 香 瓔珞 燒香 末香 塗香 天繒 幡蓋 及海此岸栴檀之香 如是等 種種諸物供養 所不能及. 假使國城 妻子布施 亦所不及. 善男子, 是名第一之施 於諸施中 最尊最上 以法供養 諸如來故. 作是語已 而各嘿然. 其身火燃千二百歲 過是已後 其身乃盡.

 

一切衆生憙見菩薩 作如是法供養已 命終之後 復生日月淨明德佛國中 於淨德王家 結加趺坐 忽然化生 卽爲其父 而說偈言.

大王今當知 我經行彼處 卽時得一切 現諸身三昧

懃行大精進 捨所愛之身 供養於世尊 爲求無上慧.

 

說是偈已 而白父言. 日月淨明德佛 今故現在. 我先供養佛已 得解一切衆生語言陁羅尼 復聞是法華經八百千萬億那由他 甄迦羅 頻婆羅 阿閦婆等偈. 大王, 我今當還供養此佛.

 

白已 卽坐七寶之臺 上昇虛空 高七多羅樹 往到佛所 頭面禮足 合十指爪 以偈讚佛.

容顏甚奇妙 光明照十方 我適曾供養 今復還親覲.

 

爾時 一切衆生憙見菩薩 說是偈已 而白佛言. 世尊, 世尊猶故在世?

 

爾時 日月淨明德佛 告一切衆生憙見菩薩. 善男子, 我涅槃時到 滅盡時至 汝可安施牀座. 我於今夜 當般涅槃. 又勅一切衆生憙見菩薩. 善男子, 我以佛法 囑累於汝 及諸菩薩 大弟子 幷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 亦以三千大千七寶世界 諸寶樹寶臺 及給侍諸天 悉付於汝. 我滅度後 所有舍利 亦付囑汝. 當令流布 廣設供養 應起若干千塔. 如是日月淨明德佛 勅一切衆生憙見菩薩已 於夜後分 入於涅槃.

 

爾時 一切衆生憙見菩薩 見佛滅度 悲感懊惱. 戀慕於佛 卽以海此岸栴檀 爲[/]供養佛身 而以燒之 火滅已後 收取舍利 作八萬四千寶甁 以起八萬四千塔 高三世界 表剎莊嚴 垂諸幡蓋 懸衆寶鈴. 爾時 一切衆生憙見菩薩 復自念言. 我雖作是供養 心猶未足 我今當更 供養舍利. 便語諸菩薩, 大弟子, 及天, , 夜叉等一切大衆. 汝等當一心念. 我今供養日月淨明德佛舍利. 作是語已 卽於八萬四千塔前 燃百福莊嚴臂 七萬二千歲 而以供養 令無數求聲聞衆 無量阿僧祇人 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皆使得住現一切色身三昧.

 고려대장경에는 글자가 없다. [/] CBETA /로 되어 있다.

 

爾時 諸菩薩, , , 阿修羅等 見其無臂 憂惱悲哀 而作是言. 此一切衆生憙見菩薩 是我等師 教化我者 而今燒臂 身不具足. 于時 一切衆生憙見菩薩 於大衆中 立此誓言. 我捨兩臂 必當得佛金色之身. 若實不虛 令我兩臂 還復如故. 作是誓已 自然還復. 由斯菩薩福德 智慧淳厚所致. 當爾之時 三千大千世界 六種震動 天雨寶華 一切人天 得未曾有.

 

3. 일체중생희견보살은 지금의 약왕보살이다.

佛告宿王華菩薩. 於汝意云何? 一切衆生憙見菩薩 豈異人乎? 今藥王菩薩是也. 其所捨身布施 如是無量百千萬億那由他數. 宿王華, 若有發心 欲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 能燃手指 乃至足一指 供養佛塔 勝以國城 妻子 及三千大千國土 山林 河池 諸珍寶物 而供養者.

 

4. 법화경의 공덕을 찬탄하다.

若復有人以七寶 滿三千大千世界 供養於佛 及大菩薩 辟支佛 阿羅漢 是人所得功德 不如受持此法華經 乃至一四句偈 其福最多.

 

5. 비유로써 모든 경 중에서 제일임을 밝히다.

宿王華, 譬如一切川流江河 諸水之中 海爲第一 此法華經 亦復如是 於諸如來 所說經中 最爲深大. 又如土山 黑山 小鐵圍山 大鐵圍山 及十寶山 衆山之中 須彌山爲第一 此法華經 亦復如是 於諸經中 最爲其上. 又如衆星之中 月天子最爲第一 此法華經 亦復如是 於千萬億種諸經法中 最爲照明. 又如日天子 能除諸闇 此經亦復如是 能破一切不善之闇. 又如諸小王中 轉輪聖王最爲第一 此經亦復如是 於衆經中 最爲其尊. 又如帝釋 於三十三天中王 此經亦復如是 諸經中王. 又如大梵天王 一切衆生之父 此經亦復如是 一切賢聖 學無學 及發菩薩心者之父. 又如一切凡夫人中 須陁洹 斯陁含 阿那含 阿羅漢 辟支佛 爲第一 此經亦復如是 一切如來所說 若菩薩所說 若聲聞所說 諸經法中 最爲第一. 有能受持 是經典者 亦復如是 於一切衆生中 亦爲第一. 一切聲聞 辟支佛中 菩薩爲第一 此經亦復如是 於一切諸經法中 最爲第一. 如佛爲諸法王 此經亦復如是 諸經中王.

 

6. 법화경의 효력

宿王華, 此經能救一切衆生者 此經能令一切衆生 離諸苦惱 此經能大饒益一切衆生 充滿其願. 如淸涼池 能滿一切諸渴乏者 如寒者得火 如裸者得衣 如商人得主 如子得母 如渡得舩 如病得醫 如暗得燈 如貧得寶 如民得王 如賈客得海 如炬除暗. 此法華經亦復如是 能令衆生 離一切苦 一切病痛 能解一切生死之縛.

 

7. 경을 수지하는 공덕

若人得聞此法華經 若自書 若使人書 所得功德 以佛智慧 籌量多少 不得其邊. 若書是經卷 華 香 瓔珞 燒香 末香 塗香 幡蓋 衣服 種種之燈 酥燈 油燈 諸香油燈 瞻蔔油燈 須曼那油燈 波羅羅油燈 婆利師迦油燈 那婆摩利油燈 供養所得功德 亦復無量.

 

宿王華, 若有人 聞是藥王菩薩本事品者 亦得無量無邊功德. 若有女人 聞是藥王菩薩本事品 能受持者 盡是女身 後不復受. 若如來滅後 後五百歲中 若有女人 聞是經典 如說修行 於此命終 卽往安樂世界阿彌陁佛 大菩薩衆 圍繞住處 生蓮華中 寶座之上. 不復爲貪欲所惱 亦復不爲瞋恚 愚癡所惱 亦復不爲憍慢 嫉妒諸垢所惱. 得菩薩神通 無生法忍 得是忍已 眼根淸淨. 以是淸淨眼根 見七百萬二千億那由他恒河沙等 諸佛如來.

 

是時, 諸佛遙共讚言, 善哉 善哉! 善男子, 汝能於釋迦牟尼佛法中 受持讀誦 思惟是經 爲他人說 所得福德 無量無邊. 火不能燒 水不能漂 汝之功德 千佛共說 不能令盡. 汝今已能破諸魔賊 壞生死軍 諸餘怨歒 皆悉摧滅. 善男子, 百千諸佛 以神通力 共守護汝 於一切世閒 天人之中 無如汝者. 唯除如來 其諸聲聞 辟支佛 乃至菩薩智慧 禪定 無有與汝等者.

宿王華, 此菩薩成就如是功德 智慧之力. 若有人聞是藥王菩薩本事品 能隨喜讚善者 是人現世口中 常出靑蓮華香 身毛孔中 常出牛頭栴檀之香. 所得功德 如上所說.

 

8. 약왕보살본사품을 부촉하다.

是故宿王華, 以此藥王菩薩本事品 囑累於汝. 我滅度後 後五百歲中 廣宣流布 於閻浮提 無令斷絕 惡魔 魔民 諸天龍 夜叉 鳩槃茶等 得其便也. 宿王華, 汝當以神通之力 守護是經. 所以者何? 此經則爲閻浮提人 病之良藥. 若人有病 得聞是經 病卽消滅 不老不死.

 

宿王華, 汝若見有受持是經者 應以靑蓮花 盛滿末香 供散其上. 散已作是念言, 此人不久 必當取草 坐於道場 破諸魔軍. 當吹法螺 擊大法鼓 度脫一切衆生老病死海. 是故求佛道者 見有受持是經典人 應當如是生恭敬心. 說是藥王菩薩本事品時 八萬四千菩薩 得解一切衆生語言陁羅尼. 多寶如來 於寶塔中 讚宿王華菩薩言, 善哉 善哉! 宿王華, 汝成就不可思議功德 乃能問釋迦牟尼佛 如此之事 利益無量一切衆生.

 

 

妙法蓮華經 卷第五

 

안락행품(安樂行品) 第十四

1. 법화경은 어떻게 설하는가

爾時 文殊師利法王子菩薩摩訶薩白佛言, 世尊! 是諸菩薩 甚爲難有 敬順佛故 發大誓願 於後惡世 護持讀說是法華經. 世尊, 菩薩摩訶薩 於後惡世 云何能說是經? 佛告文殊師利, 若菩薩摩訶薩 於後惡世 欲說是經 當安住四法.

 

2. 수행방법(修行方法)을 해석하다.

一者 安住菩薩行處 及親近處 能爲衆生演說是經. 文殊師利, 云何名菩薩摩訶薩行處? 若菩薩摩訶薩住忍辱地 柔和善順 而不卒暴 心亦不驚. 又復於法無所行 而觀諸法如實相 亦不行不分別. 是名菩薩摩訶薩行處.

 

云何名菩薩摩訶薩 親近處? 菩薩摩訶薩 不親近國王 王子 大臣 官長. 不親近諸外道 梵志 尼犍子等 及造世俗文筆 讚詠外書 及路伽耶陁 逆路伽耶陁者, 亦不親近諸 有兇戲相扠 相撲及那羅等 種種變現之戲. 又不親近旃陁羅 及畜猪羊鷄狗 畋獵漁捕 諸惡律儀. 如是人等 或時來者 則爲說法 無所悕望. 又不親近求聲聞 比丘 比丘尼 優婆塞 優婆夷 亦不問訊. 若於房中 若經行處 若在講堂中 不共住止. 或時來者 隨宜說法 無所悕求.

 

文殊師利, 又菩薩摩訶薩 不應於女人身 取能生欲想相 而爲說法 亦不樂見. 若入他家不與小女 處女 寡女等共語. 亦復不近 五種不男之人 以爲親厚. 不獨入他家 若有因緣 須獨入時 但一心念佛. 若爲女人說法 不露齒笑 不現胸臆 乃至爲法 猶不親厚 況復餘事? 不樂畜年少弟子 沙彌 小兒 亦不樂與同師. 常好坐禪 在於閑處 修攝其心. 文殊師利 是名初親近處.

 

復次 菩薩摩訶薩 觀一切法空 如實相, 不顚倒 不動 不退 不轉. 如虛空無所有性 一切語言道斷 不生 不出 不起. 無名 無相 實無所有 無量 無邊 無礙 無障. 但以因緣有 從顚倒生 故說. 常樂觀如是法相 是名菩薩摩訶薩 第二親近處.

 

爾時 世尊欲重宣此義 而說偈言.

若有菩薩 於後惡世 無怖畏心 欲說是經

應入行處 及親近處 常離國王 及國王子

大臣官長 兇險戲者 及旃陁羅 外道梵志.

 

亦不親近 增上慢人 貪著小乘 三藏學者

破戒比丘 名字羅漢 及比丘尼 好戲笑者

深著五欲 求現滅度 諸優婆夷 皆勿親近.

 

若是人等 以好心來 到菩薩所 爲聞佛道

菩薩則以 無所畏心 不懷悕望 而爲說法

寡女處女 及諸不男 皆勿親近 以爲親厚

亦莫親近 屠兒魁膾 畋獵漁捕 爲利殺害

販肉自活 衒賣女色 如是之人 皆勿親近.

 

兇險相撲 種種嬉戲 諸婬女等 盡勿親近

莫獨屛處 爲女說法 若說法時 無得戲笑

入里乞食 將一比丘 若無比丘 一心念佛

是則名爲 行處近處 以此二處 能安樂說.

 

又復不行 上中下法 有爲無爲 實不實法

亦不分別 是男是女 不得諸法 不知不見

是則名爲 菩薩行處 一切諸法 空無所有

無有常住 亦無起滅 是名智者 所親近處.

 

顚倒分別 諸法有無 是實非實 是生非生

在於閑處 修攝其心 安住不動 如須彌山

觀一切法 皆無所有 猶如虛空 無有堅固

不生不出 不動不退 常住一相 是名近處.

 

若有比丘 於我滅後 入是行處 及親近處

說斯經時 無有怯弱 菩薩有時 入於靜室

以正憶念 隨義觀法 從禪定起 爲諸國王

王子臣民 婆羅門等 開化演暢 說斯經典

其心安隱 無有怯弱 文殊師利 是名菩薩

安住初法 能於後世 說法華經.

 

又 文殊師利, 如來滅後 於末法中 欲說是經 應住安樂行.

若口宣說 若讀經時 不樂說人及經典過. 亦不輕慢 諸餘法師 不說他人好惡長短. 於聲聞人 亦不稱名說其過惡 亦不稱名讚歎其美. 又亦不生怨嫌之心. 善修如是安樂心故 諸有聽者 不逆其意 有所難問 不以小乘法答 但以大乘 而爲解說 令得一切種智.

 

爾時 世尊欲重宣此義 而說偈言.

菩薩常樂 安隱說法 於淸淨地 而施牀座

以油塗身 澡浴塵穢 著新淨衣 內外俱淨.

安處法座 隨問爲說 若有比丘 及比丘尼

諸優婆塞 及優婆夷 國王王子 群臣士民

以微妙義 和顏爲說 若有難問 隨義而答

因緣譬喩 敷演分別 以是方便 皆使發心

漸漸增益 入於佛道 除懶惰意 及懈怠想

離諸憂惱 慈心說法.

 

晝夜常說 無上道教 以諸因緣 無量譬喩

開示衆生 咸令歡喜 衣服臥具 飮食醫藥

而於其中 無所悕望 但一心念 說法因緣

願成佛道 令衆亦爾 是則大利 安樂供養.

 

我滅度後 若有比丘 能演說斯 妙法華經

心無嫉恚 諸惱障礙 亦無憂愁 及罵詈者

又無怖畏 加刀杖等 亦無擯出 安住忍故

智者如是 善修其心 能住安樂 如我上說

其人功德 千萬億劫 算數譬喩 說不能盡.

 

又 文殊師利, 菩薩摩訶薩 於後末世 法欲滅時 受持讀誦斯經典者 無懷嫉妒謟誑之心. 亦勿輕罵學佛道者 求其長短. 若比丘 比丘尼 優婆塞 優婆夷 求聲聞者 求辟支佛者 求菩薩道者 無得惱之 令其疑悔 語其人言, 汝等去道甚遠 終不能得一切種智. 所以者何? 汝是放逸之人 於道懈怠故. 又亦不應戲論諸法 有所諍競.

 

當於一切衆生 起大悲想 於諸如來 起慈父想 於諸菩薩 起大師想. 於十方諸大菩薩 常應深心 恭敬禮拜. 於一切衆生 平等說法 以順法故 不多不少 乃至深愛法者 亦不爲多說.

 

文殊師利, 是菩薩摩訶薩 於後末世 法欲滅時 有成就是第三安樂行者 說是法時 無能惱亂 得好同學 共讀誦是經 亦得大衆 而來聽受. 聽已能持 持已能誦 誦已能說 說已能書 若使人書 供養經卷 恭敬尊重讚歎.

 

爾時 世尊欲重宣此義 而說偈言.

若欲說是經 當捨嫉恚慢 謟誑邪僞心 常修質直行

不輕蔑於人 亦不戲論法 不令他疑悔 云汝不得佛.

 

是佛子說法 常柔和能忍 慈悲於一切 不生懈怠心

十方大菩薩 愍衆故行道 應生恭敬心 是則我大師

於諸佛世尊 生無上父想 破於憍慢心 說法無障礙

第三法如是 智者應守護 一心安樂行 無量衆所敬.

 

又 文殊師利, 菩薩摩訶薩 於後末世 法欲滅時 有持是法華經者 於在家出家人中 生大慈心. 於非菩薩人中 生大悲心 應作是念, 如是之人 則爲大失. 如來方便 隨宜說法 不聞不知 不覺不問 不信不解 其人雖不問 不信 不解是經 我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 隨在何地 以神通力 智慧力 引之令得住是法中.

 

文殊師利, 是菩薩摩訶薩 於如來滅後 有成就此第四法者 說是法時 無有過失. 常爲比丘 比丘尼 優婆塞 優婆夷 國王 王子 大臣 人民 婆羅門 居士等 供養恭敬 尊重讚歎. 虛空諸天 爲聽法故 亦常隨侍. 若在聚落 城邑 空閑 林中 有人來欲難問者 諸天晝夜常爲法故 而衛護之 能令聽者 皆得歡喜. 所以者何? 此經是一切過去 未來 現在諸佛 神力所護故.

 

3. 법화경의 존귀함을 말하다.

文殊師利, 是法華經 於無量國中 乃至名字不可得聞 何況得見 受持讀誦?

文殊師利, 譬如强力 轉輪聖王 欲以威勢 降伏諸國 而諸小王不順其命, 時轉輪王 起種種兵 而往討罰. 王見兵衆戰有功者 卽大歡喜 隨功賞賜 或與田宅 聚落 城邑 或與衣服 嚴身之具 或與種種珍寶 金 銀 琉璃 車璖 馬腦 珊瑚 虎珀 象馬 車乘 奴婢 人民, 唯髻中明珠 不以與之. 所以者何? 獨王頂上 有此一珠 若以與之 王諸眷屬 必大驚怪.

 

文殊師利, 如來亦復如是 以禪定智慧力 得法國土 王於三界 而諸魔王不肯順伏 如來賢聖諸將 與之共戰. 其有功者 心亦歡喜 於四衆中 爲說諸經 令其心悅 賜以禪定 解脫 無漏根力 諸法之財. 又復賜與涅槃之城 言得滅度 引導其心 令皆歡喜 而不爲說是法華經.

 

文殊師利, 如轉輪王 見諸兵衆 有大功者 心甚歡喜 以此難信之珠 久在髻中 不妄與人 而今與之. 如來亦復如是 於三界中 爲大法王 以法教化一切衆生 見賢聖軍 與五陰魔, 煩惱魔, 死魔共戰 有大功勳 滅三毒 出三界 破魔網, 爾時 如來亦大歡喜. 此法華經 能令衆生 至一切智 一切世間 多怨難信 先所未說 而今說之. 文殊師利, 此法華經 是諸如來第一之說 於諸說中 最爲甚深 末後賜與. 如彼强力之王 久護明珠 今乃與之. 文殊師利, 此法華經 諸佛如來秘密之藏 於諸經中 最在其上. 長夜守護 不妄宣說 始於今日 乃與汝等 而敷演之.

 

4. 게송으로 거듭 밝히다.

爾時 世尊欲重宣此義 而說偈言.

常行忍辱 哀愍一切 乃能演說 佛所讚經

後末世時 持此經者 於家出家 及非菩薩

應生慈悲 斯等不聞 不信是經 則爲大失

我得佛道 以諸方便 爲說此法 令住其中.

 

譬如强力 轉輪之王 兵戰有功 賞賜諸物

象馬車乘 嚴身之具 及諸田宅 聚落城邑

或與衣服 種種珍寶 奴婢財物 歡喜賜與

如有勇健 能爲難事 三解髻中 明珠賜之.

 

如來亦爾 爲諸法王 忍辱大力 智慧寶藏

以大慈悲 如法化世 見一切人 受諸苦惱

欲求解脫 與諸魔戰 爲是衆生 說種種法

以大方便 說此諸經 旣知衆生 得其力已

末後乃爲 說是法華 如三解髻 明珠與之

此經爲尊 衆經中上 我常守護 不妄開示

今正是時 爲汝等說.

 

5. 안락행을 성취한 공덕상

我滅度後 求佛道者 欲得安隱 演說斯經

應當親近 如是四法 讀是經者 常無憂惱

又無病痛 顏色鮮白 不生貧窮 卑賤醜陋.

 

衆生樂見 如慕賢聖 天諸童子 以爲給使

刀杖不加 毒不能害 若人惡罵 口則閉塞

遊行無畏 如師子王 智慧光明 如日之照.

 

若於夢中 但見妙事 見諸如來 坐師子座

諸比丘衆 圍繞說法 又見龍神 阿修羅等

數如恒沙 恭敬合掌 自見其身 而爲說法.

 

又見諸佛 身相金色 放無量光 照於一切

以梵音聲 演說諸法 佛爲四衆 說無上法

見身處中 合掌讚佛 聞法歡喜 而爲供養

得陁羅尼 證不退智 佛知其心 深入佛道

卽爲授記 成最正覺 汝善男子 當於來世

得無量智 佛之大道 國土嚴淨 廣大無比

亦有四衆 合掌聽法.

 

又見自身 在山林中 修習善法 證諸實相

深入禪定 見十方佛.

 

諸佛身金色 百福相莊嚴 聞法爲人說 常有是好夢

又夢作國王 捨宮殿眷屬 及上妙五欲 行詣於道場

在菩提樹下 而處師子座 求道過七日 得諸佛之智

成無上道已 起而轉法輪 爲四衆說法 經千萬億劫

說無漏妙法 度無量衆生 後當入涅槃 如煙盡燈滅

若後惡世中 說是第一法 是人得大利 如上諸功德.

  

종지용출품(從地踊出品) 第十五

1. 타방(他方)보살들이 경전 설할 것을 청하다.

爾時 他方國土諸來 菩薩摩訶薩 過八恒河沙數 於大衆中 起立合掌 作禮而白佛言. 世尊, 若聽我等 於佛滅後 在此娑婆世界 懃加精進 護持讀誦 書寫供養是經典者 當於此土 而廣說之.

 

2. 부처님께서 허락하지 않다.

爾時 佛告諸菩薩摩訶薩衆 止, 善男子. 不須汝等 護持此經. 所以者何? 我娑婆世界 自有六萬恒河沙等 菩薩摩訶薩 一一菩薩 各有六萬恒河沙眷屬 是諸人等 能於我滅後 護持讀誦 廣說此經.

 

3. 세계가 진동하며 한량없는 보살들이 솟아오르다.

佛說是時 娑婆世界三千大千國土 地皆震裂 而於其中 有無量千萬億菩薩摩訶薩 同時踊出. 是諸菩薩身皆金色 三十二相 無量光明 先盡在此娑婆世界之下 此界虛空中住. 是諸菩薩 聞釋迦牟尼佛 所說音聲 從下發來.

 

一一菩薩 皆是大衆唱導之首 各將六萬恒河沙眷屬. 況將五萬 四萬 三萬 二萬 一萬恒河沙等眷屬者. 況復乃至一恒河沙 半恒河沙 四分之一 乃至千萬億那由他分之一. 況復千萬億那由他眷屬. 況復億萬眷屬 況復千萬 百萬 乃至一萬. 況復一千 一百 乃至一十. 況復將五 四 三 二 一弟子者. 況復單己樂遠離行 如是等比 無量無邊 算數譬喩 所不能知.

 

是諸菩薩 從地出已 各詣虛空 七寶妙塔 多寶如來 釋迦牟尼佛所 到已向二世尊 頭面禮足 及至諸寶樹下 師子座上佛所 亦皆作禮 右繞三帀 合掌恭敬 以諸菩薩種種讚法 而以讚歎 住在一面 欣樂瞻仰於二世尊. 是諸菩薩摩訶薩 從初踊出 以諸菩薩種種讚法 而讚於佛 如是時閒 經五十小劫. 是時 釋迦牟尼佛 嘿然而坐 及諸四衆亦 皆嘿然五十小劫 佛神力故 令諸大衆謂如半日. 爾時 四衆亦以佛神力故 見諸菩薩 遍滿無量百千萬億國土虛空.

 

是菩薩衆中 有四導師. 一名上行 二名無邊行 三名淨行 四名安立行. 是四菩薩 於其衆中 最爲上首 唱導之師. 在大衆前 各共合掌 觀釋迦牟尼佛 而問訊言. 世尊 少病少惱 安樂行不? 所應度者 受教易不? 不令世尊生疲勞耶?

 

爾時 四大菩薩 而說偈言.

世尊安樂 少病少惱 教化衆生 得無疲惓

又諸衆生 受化易不 不令世尊 生疲勞耶.

 

爾時 世尊於菩薩大衆中 而作是言, 如是如是. 諸善男子, 如來安樂 少病少惱 諸衆生等 易可化度 無有疲勞. 所以者何? 是諸衆生 世世已來 常受我化 亦於過去諸佛 供養尊重 種諸善根. 此諸衆生 始見我身 聞我所說 卽皆信受 入如來慧. 除先修習學小乘者, 如是之人 我今亦令得聞是經 入於佛慧.

 

爾時 諸大菩薩 而說偈言.

善哉善哉 大雄世尊 諸衆生等 易可化度

能問諸佛 甚深智慧 聞已信行 我等隨喜

 

於時 世尊讚歎上首 諸大菩薩. 善哉善哉! 善男子, 汝等能於如來 發隨喜心.

 

4. 미륵보살의 의문(疑問)

爾時 彌勒菩薩 及八千恒河沙諸菩薩衆 皆作是念. 我等從昔已來 不見不聞 如是大菩薩摩訶薩衆 從地踊出 住世尊前 合掌供養 問訊如來. 時 彌勒菩薩摩訶薩 知八千恒河沙諸菩薩等 心之所念 幷欲自決所疑.

 

合掌向佛 以偈問曰.

無量千萬億 大衆諸菩薩 昔所未曾見 願兩足尊說

是從何所來 以何因緣集 巨身大神通 智慧叵思議

其志念堅固 有大忍辱力 衆生所樂見 爲從何所來.

 

一一諸菩薩 所將諸眷屬 其數無有量 如恒河沙等

或有大菩薩 將六萬恒沙 如是諸大衆 一心求佛道

是諸大師等 六萬恒河沙 俱來供養佛 及護持是經

將五萬恒沙 其數過於是 四萬及三萬 二萬至一萬

一千一百等 乃至一恒沙 半及三四分 億萬分之一

千萬那由他 萬億諸弟子 乃至於半億 其數復過上

百萬至一萬 一千及一百 五十與一十 乃至三二一

單己無眷屬 樂於獨處者 俱來至佛所 其數轉過上

如是諸大衆 若人行籌數 過於恒沙劫 猶不能盡知.

 

是諸大威德 精進菩薩衆 誰爲其說法 教化而成就

從誰初發心 稱揚何佛法 受持行誰經 修習何佛道.

 

如是諸菩薩 神通大智力 四方地震裂 皆從中踊出

世尊我昔來 未曾見是事 願說其所從 國土之名號

我常遊諸國 未曾見是衆 我於此衆中 乃不識一人

忽然從地出 願說其因緣 今此之大會 無量百千億

是諸菩薩等 皆欲知此事 是諸菩薩衆 本末之因緣

無量德世尊 唯願決衆疑.

 

5. 타방국토 보살들의 의문

爾時 釋迦牟尼分身諸佛 從無量千萬億他方國土來者 在於八方諸寶樹下 師子座上 結加趺坐. 其佛侍者 各各見是菩薩大衆 於三千大千世界四方 從地踊出 住於虛空 各白其佛言. 世尊, 此諸無量無邊阿僧祇菩薩大衆 從何所來? 爾時 諸佛各告侍者. 諸善男子, 且待須臾. 有菩薩摩訶薩 名曰彌勒. 釋迦牟尼佛之所授記 次後作佛. 以問斯事 佛今答之 汝等自當因是得聞.

 

6. 여래의 지혜와 힘을 표하다.

爾時 釋迦牟尼佛 告彌勒菩薩. 善哉善哉! 阿逸多, 乃能問佛如是大事. 汝等當共一心被精進鎧 發堅固意. 如來今欲顯發宣示諸佛智慧 諸佛自在 神通之力 諸佛師子奮迅之力 諸佛威猛大勢之力.

 

爾時 世尊欲重宣此義 而說偈言.

當精進一心 我欲說此事 勿得有疑悔 佛智叵思議

汝今出信力 住於忍善中 昔所未聞法 今皆當得聞

我今安慰汝 勿得懷疑懼 佛無不實語 智慧不可量

所得第一法 甚深叵分別 如是今當說 汝等一心聽.

 

7. 현세의 일()에서 영원()을 드러내다.

爾時 世尊說此偈已 告彌勒菩薩. 我今於此大衆 宣告汝等. 阿逸多, 是諸大菩薩摩訶薩 無量無數阿僧祇 從地踊出 汝等昔所未見者. 我於是娑婆世界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已 教化示導是諸菩薩 調伏其心 令發道意. 此諸菩薩 皆於是娑婆世界之下 此界虛空中住.

 

於諸經典 讀誦通利 思惟分別 正憶念. 阿逸多, 是諸善男子等 不樂在衆多有所說 常樂靜處 懃行精進 未曾休息 亦不依止人天而住 常樂深智 無有障礙 亦常樂於 諸佛之法 一心精進 求無上慧.

 

爾時 世尊欲重宣此義 而說偈言.

阿逸汝當知 是諸大菩薩 從無數劫來 修習佛智慧

悉是我所化 令發大道心 此等是我子 依止是世界

常行頭陁事 志樂於靜處 捨大衆憒鬧 不樂多所說

如是諸子等 學習我道法 晝夜常精進 爲求佛道故

在娑婆世界 下方空中住 志念力堅固 常懃求智慧

說種種妙法 其心無所畏.

 

我於伽耶城 菩提樹下坐 得成最正覺 轉無上法輪

爾乃教化之 令初發道心 今皆住不退 悉當得成佛

我今說實語 汝等一心信 我從久遠來 教化是等衆.

 

8. 미륵보살이 다시 의심하여 청하다.

爾時 彌勒菩薩摩訶薩 及無數諸菩薩等 心生疑惑 怪未曾有 而作是念. 云何世尊 於少時閒 教化如是無量無邊阿僧祇諸大菩薩 令住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卽白佛言. 世尊, 如來爲太子時 出於釋宮 去伽耶城不遠 坐於道場 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從是已來 始過四十餘年. 世尊, 云何於此少時 大作佛事? 以佛勢力 以佛功德 教化如是無量大菩薩衆 當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世尊, 此大菩薩衆 假使有人於千萬億劫 數不能盡 不得其邊. 斯等久遠已來 於無量無邊諸佛所 殖諸善根 成就菩薩道 常修梵行. 世尊, 如此之事 世所難信.

 

9. 부소자노의 비유

譬如有人 色美髮黑 年二十五 指百歲人 言是我子, 其百歲人 亦指年少 言是我父 生育我等 是事難信. 佛亦如是 得道已來 其實未久 而此大衆諸菩薩等 已於無量千萬億劫 爲佛道故 懃行精進 善入出住無量百千萬億三昧 得大神通 久修梵行 善能次第習諸善法 巧於問答 人中之寶 一切世閒 甚爲希有.

 

今日世尊方云, 得佛道時 初令發心 教化示導 令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世尊, 得佛未久 乃能作此大功德事? 我等雖復信佛 隨宜所說 佛所出言 未曾虛妄 佛所知者 皆悉通達, 然諸新發意菩薩 於佛滅後 若聞是語 或不信受 而起破法 罪業因緣. 唯然世尊, 願爲解說 除我等疑 及未來世 諸善男子 聞此事已 亦不生疑.

 

10. 게송으로 다시 청하다.

爾時 彌勒菩薩欲 重宣此義 而說偈言.

佛昔從釋種 出家近伽耶 坐於菩提樹 爾來尚未久

此諸佛子等 其數不可量 久已行佛道 住於神通力

善學菩薩道 不染世閒法 如蓮花在水 從地而踊出

皆起恭敬心 住於世尊前 是事難思議 云何而可信

佛得道甚近 所成就甚多 願爲除衆疑 如實分別說.

 

譬如少壯人 年始二十五 示人百歲子 髮白而面皺

是等我所生 子亦說是父 父少而子老 擧世所不信

世尊亦如是 得道來甚近 是諸菩薩等 志固無怯弱

從無量劫來 而行菩薩道 巧於難問答 其心無所畏

忍辱心決定 端正有威德 十方佛所讚 善能分別說

不樂在人衆 常好在禪定 爲求佛道故 於下空中住.

 

我等從佛聞 於此事無疑 願佛爲未來 演說令開解

若有於此經 生疑不信者 卽當墮惡道 願今爲解說

是無量菩薩 云何於少時 教化令發心 而住不退地.

 

여래수량품(如來壽量品) 第十六

1. 현세의 일에서 영원을 밝히다.

爾時 佛告諸菩薩 及一切大衆. 諸善男子, 汝等當信解如來 誠諦之語. 復告大衆, 汝等 當信解如來 誠諦之語. 又復告諸大衆, 汝等 當信解如來 誠諦之語.

 

是時 菩薩大衆彌勒爲首 合掌白佛言. 世尊, 唯願說之 我等當信受佛語. 如是三白已復言, 唯願說之 我等當信受佛語. 爾時 世尊知諸菩薩三請不止 而告之言.

 

汝等 諦聽如來秘密神通之力. 一切世閒天 人 及阿修羅 皆謂, 今釋迦牟尼佛 出釋氏宮 去伽耶城不遠 坐於道場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然 善男子, 我實成佛已來 無量無邊百千萬億那由他劫. 譬如五百千萬億那由他阿僧祗 三千大千世界 假使有人末爲微塵 過於東方五百千萬億那由他阿僧祇國 乃下一塵. 如是東行盡是微塵 諸善男子 於意云何? 是諸世界 可得思惟挍計 知其數不? 彌勒菩薩等俱白佛言. 世尊, 是諸世界 無量無邊 非筭數所知 亦非心力所及. 一切聲聞 辟支佛 以無漏智 不能思惟知其限數. 我等住阿惟越致地 於是事中 亦所不達. 世尊, 如是諸世界 無量無邊.

 

爾時 佛告大菩薩衆. 諸善男子, 今當分明宣語汝等. 是諸世界 若著微塵 及不著者 盡以爲塵 一塵一劫 我成佛已來 復過於此百千萬億那由他阿僧祇劫.

 

自從是來 我常在此娑婆世界 說法教化 亦於餘處 百千萬億那由他阿僧祇國 導利衆生. 諸善男子, 於是中閒 我說燃燈佛等 又復言其入於涅槃 如是皆以方便分別. 諸善男子, 若有衆生 來至我所 我以佛眼 觀其信等 諸根利鈍 隨所應度 處處自說 名字不同 年紀大小 亦復現言 當入涅槃 又以種種方便 說微妙法 能令衆生 發歡喜心.

 

諸善男子, 如來見諸衆生 樂於小法 德薄垢重者 爲是人說, 我少出家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然 我實成佛已來 久遠若斯. 但以方便 教化衆生 令入佛道 作如是說. 諸善男子, 如來所演經典 皆爲度脫衆生. 或說己身 或說他身 或示己身 或示他身 或示己事 或示他事 諸所言說 皆實不虛.

 

所以者何? 如來如實知見三界之相. 無有生死若退若出 亦無在世及滅度者 非實非虛 非如非異 不如三界見於三界. 如斯之事 如來明見 無有錯謬 以諸衆生 有種種性 種種欲 種種行 種種憶想分別故 欲令生諸善根 以若干因緣 譬喩 言辭 種種說法 所作佛事 未曾蹔廢.

 

如是我成佛已來 甚大久遠 壽命無量阿僧祇劫 常住不滅. 諸善男子, 我本行菩薩道 所成壽命 今猶未盡 復倍上數. , 今非實滅度 而便唱言, 當取滅度 如來以是方便 教化衆生.

 

所以者何? 若佛久住於世 薄德之人 不種善根 貧窮下賤 貪著五欲 入於憶想 妄見網中. 若見如來 常在不滅 便起憍恣 而懷厭怠 不能生難遭之想 恭敬之心 是故 如來以方便說. 比丘當知, 諸佛出世 難可値遇. 所以者何? 諸薄德人 過無量百千萬億劫 或有見佛 或不見者. 以此事故 我作是言, 諸比丘, 如來難可得見. 斯衆生等 聞如是語 必當生於難遭之想 心懷戀慕 渴仰於佛 便種善根. 是故如來 雖不實滅 而言滅度. 又善男子, 諸佛如來法皆如 是爲度衆生 皆實不虛.

 

2. 양의(良醫)의 비유

譬如良醫 智慧聰達 明練方藥 善治衆病. 其人多諸子息 若十二十 乃至百數. 以有事緣 遠至餘國, 諸子於後 飮他毒藥 藥發悶亂 宛轉于地.

 

是時 其父還來歸家 諸子飮毒 或失本心 或不失者. 遙見其父 皆大歡喜 拜跪問訊. 善安隱歸? 我等愚癡 誤服毒藥. 願見救療 更賜壽命. 父見子等苦惱如是 依諸經方 求好藥草 色香美味 皆悉具足 擣篩和合 與子令服 而作是言. 此大良藥 色香美味皆悉具足 汝等可服 速除苦惱 無復衆患. 其諸子中 不失心者 見此良藥色香俱好 卽便服之 病盡除愈.

 

餘失心者 見其父來 雖亦歡喜問訊 求索治病 然, 與其藥 而不肯服. 所以者何? 毒氣深入 失本心故 於此好色 香藥而謂不美. 父作是念, 此子可愍. 爲毒所中 心皆顚倒 雖見我喜 求索救療 如是好藥 而不肯服 我今當設方便 令服此藥, 卽作是言. 汝等當知 我今衰老 死時已至. 是好良藥 今留在此 汝可取服 勿憂不差.

 

作是教已 復至他國 遣使還告 汝父已死. 是時諸子 聞父背喪 心大憂惱 而作是念. 若父在者 慈愍我等 能見救護 今者捨我 遠喪他國 自惟孤露 無復恃怙, 常懷悲感 心遂醒悟 乃知此藥色味香美 卽取服之 毒病皆愈. 其父聞子悉已得差 尋便來歸咸使見之. 諸善男子, 於意云何? 頗有人能說此良醫 虛妄罪不? 不也 世尊. 佛言, 我亦如是. 成佛已來 無量無邊百千萬億那由他阿僧祇劫 爲衆生故 以方便力 言當滅度 亦無有能如法說我 虛妄過者.

 

3. 여래의 수명에 대해 게송으로 거듭 밝히다.(법화경자아게法華經自我偈)

爾時 世尊欲重宣此義 而說偈言.

自我得佛來 所經諸劫數 無量百千萬 億載阿僧祇

常說法教化 無數億衆生 令入於佛道 爾來無量劫

爲度衆生故 方便現涅槃 而實不滅度 常住此說法

我常住於此 以諸神通力 令顚倒衆生 雖近而不見.

 

衆見我滅度 廣供養舍利 咸皆懷戀慕 而生渴仰心

衆生旣信伏 質直意柔軟 一心欲見佛 不自惜身命

時我及衆僧 俱出靈鷲山 我時語衆生 常在此不滅

以方便力故 現有滅不滅 餘國有衆生 恭敬信樂者

我復於彼中 爲說無上法 汝等不聞此 但謂我滅度.

 

我見諸衆生 沒在於苦惱 故不爲現身 令其生渴仰

因其心戀慕 乃出爲說法 神通力如是 於阿僧祇劫

常在靈鷲山 及餘諸住處 衆生見劫盡 大火所燒時

我此土安隱 天人常充滿 園林諸堂閣 種種寶莊嚴

寶樹多花菓 衆生所遊樂 諸天擊天鼓 常作衆伎樂

雨曼陁羅花 散佛及大衆.

 

我淨土不毀 而衆見燒盡 憂怖諸苦惱 如是悉充滿

是諸罪衆生 以惡業因緣 過阿僧祇劫 不聞三寶名

諸有修功德 柔和質直者 則皆見我身 在此而說法

或時爲此衆 說佛壽無量 久乃見佛者 爲說佛難値

我智力如是 慧光照無量 壽命無數劫 久修業所得

汝等有智者 勿於此生疑 當斷令永盡 佛語實不虛.

 

如醫善方便 爲治狂子故

實在而言死 無能說虛妄.

 

我亦爲世父 救諸苦患者 爲凡夫顚倒 實在而言滅

以常見我故 而生憍恣心 放逸著五欲 墮於惡道中

我常知衆生 行道不行道 隨所應可度 爲說種種法

每自作是意 以何令衆生 得入無上慧 速成就佛身.

 

 

분별공덕품(分別功德品) 第十七

1. 영원한 생명을 듣고 얻은 이익

爾時 大會聞佛說壽命 劫數長遠 如是無量無邊阿僧祇衆生 得大饒益. 於時 世尊告彌勒菩薩摩訶薩. 阿逸多, 我說是如來壽命長遠時 六百八十萬億那由他恒河沙衆生 得無生法忍. 復有千倍菩薩摩訶薩 得聞持陁羅尼門. 復有一世界微塵數 菩薩摩訶薩 得樂說無礙辯才. 復有一世界微塵數菩薩摩訶薩 得百千萬億無量 旋陁羅尼.

 

復有三千大千世界微塵數菩薩摩訶薩 能轉不退法輪. 復有二千中國土微塵數菩薩摩訶薩 能轉淸淨法輪. 復有小千國土微塵數菩薩摩訶薩 八生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復有四四天下微塵數菩薩摩訶薩 四生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復有三四天下微塵數菩薩摩訶薩 三生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復有二四天下微塵數菩薩摩訶薩 二生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復有一四天下微塵數菩薩摩訶薩 一生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復有八世界微塵數衆生 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2. 하늘에서 꽃비가 내리다.

佛說是諸菩薩摩訶薩 得大法利時 於虛空中 雨曼陁羅華 摩訶曼陁羅華 以散無量 百千萬億衆寶樹下 師子座上諸佛. 幷散七寶塔中 師子座上 釋迦牟尼佛 及久滅度多寶如來. 亦散一切諸大菩薩 及四部衆. 又雨細末栴檀 沈水香等. 於虛空中 天鼓自鳴 妙聲深遠. 又雨千種天衣 垂諸瓔珞 眞珠瓔珞, 摩尼珠瓔珞, 如意珠瓔珞 遍於九方. 衆寶香鑪 燒無價香 自然周至 供養大會. 一一佛上 有諸菩薩 執持幡蓋 次第而上 至于梵天, 是諸菩薩 以妙音聲 歌無量頌 讚歎諸佛.

 

3. 미륵보살이 영원한 생명을 찬탄하다.

爾時 彌勒菩薩 從座而起 偏袒右肩 合掌向佛 而說偈言.

佛說希有法 昔所未曾聞 世尊有大力 壽命不可量

無數諸佛子 聞世尊分別 說得法利者 歡喜充遍身.

 

或住不退地 或得陁羅尼 或無礙樂說 萬億旋摠持

或有大千界 微塵數菩薩 各各皆能轉 不退之法輪

復有中千界 微塵數菩薩 各各皆能轉 淸淨之法輪

復有小千界 微塵數菩薩 餘各八生在 當得成佛道.

 

復有四三二 如此四天下 微塵諸菩薩 隨數生成佛

或一四天下 微塵數菩薩 餘有一生在 當成一切智

如是等衆生 聞佛壽長遠 得無量無漏 淸淨之果報

復有八世界 微塵數衆生 聞佛說壽命 皆發無上心

世尊說無量 不可思議法 多有所饒益 如虛空無邊.

 

雨天曼陁羅 摩訶曼陁羅 釋梵如恒沙 無數佛土來

雨栴檀沈水 繽紛而亂墜 如鳥飛空下 供散於諸佛

天鼓虛空中 自然出妙聲 天衣千萬種 旋轉而來下

衆寶妙香爐 燒無價之香 自然悉周遍 供養諸世尊.

 

其大菩薩衆 執七寶幡蓋 高妙萬億種 次第至梵天

一一諸佛前 寶幢懸勝幡 亦以千萬偈 歌詠諸如來

如是種種事 昔所未曾有 聞佛壽無量 一切皆歡喜

佛名聞十方 廣饒益衆生 一切具善根 以助無上心.

 

4. 여래 수량의 신해(信解)공덕

爾時 佛告彌勒菩薩摩訶薩. 阿逸多, 其有衆生 聞佛壽命長遠如是 乃至能生一念信解 所得功德 無有限量.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爲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 於八十萬億那由他劫 行五波羅蜜 檀波羅蜜, 尸羅波羅蜜, 羼提波羅蜜, 毘梨耶波羅蜜, 禪波羅蜜, 除般若波羅蜜 以是功德 比前功德百分 千分 百千萬億分 不及其一 乃至筭數譬喩所不能知. 若善男子 善女人 有如是功德 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退者 無有是處.

 

爾時 世尊欲重宣此義 而說偈言.

若人求佛慧 於八十萬億 那由他劫數 行五波羅蜜

於是諸劫中 布施供養佛 及緣覺弟子 幷諸菩薩衆

珍異之飮食 上服與臥具 栴檀立精舍 以園林莊嚴

如是等布施 種種皆微妙 盡此諸劫數 以迴向佛道.

 

若復持禁戒 淸淨無缺漏 求於無上道 諸佛之所歎

若復行忍辱 住於調柔地 設衆惡來加 其心不傾動

諸有得法者 懷於增上慢 爲此所輕惱 如是亦能忍

若復懃精進 志念常堅固 於無量億劫 一心不懈息.

 

又於無數劫 住於空閑處 若坐若經行 除睡常攝心

以是因緣故 能生諸禪定 八十億萬劫 安住心不亂

持此一心福 願求無上道 我得一切智 盡諸禪定際

是人於百千 萬億劫數中 行此諸功德 如上之所說.

 

有善男女等 聞我說壽命 乃至一念信 其福過於彼

若人悉無有 一切諸疑悔 深心須臾信 其福爲如此.

 

其有諸菩薩 無量劫行道 聞我說壽命 是則能信受

如是諸人等 頂受此經典 願我於未來 長壽度衆生

如今日世尊 諸釋中之王 道場師子吼 說法無所畏

我等未來世 一切所尊敬 坐於道場時 說壽亦如是

若有深心者 淸淨而質直 多聞能摠持 隨義解佛語

如是諸人等 於此無有疑.

 

又 阿逸多, 若有聞佛壽命長遠 解其言趣 是人所得功德 無有限量 能起如來無上之慧, 何況廣聞是經 若教人聞 若自持 若教人持 若自書 若教人書 若以華香 瓔珞 幢幡 繒蓋 香油 酥燈 供養經卷. 是人功德 無量無邊 能生一切種智.

 

阿逸多, 若善男子善女人 聞我說壽命長遠 深心信解 則爲見佛 常在耆闍崛山 共大菩薩 諸聲聞衆圍繞說法. 又見此娑婆世界 其地琉璃 坦然平正 閻浮檀金 以界八道 寶樹行列 諸臺樓觀 皆悉寶成 其菩薩衆 咸處其中. 若有能如是觀者 當知是爲深信解相.

 

又復如來滅後 若聞是經 而不毀呰 起隨喜心 當知, 已爲深信解相 何況讀誦受持之者. 斯人則爲頂戴如來. 阿逸多, 是善男子善女人 不須爲我 復起塔寺 及作僧坊 以四事供養衆僧. 所以者何? 是善男子善女人 受持讀誦 是經典者 爲已起塔 造立僧坊 供養衆僧 則爲以佛舍利 起七寶塔 高廣漸小 至于梵天 懸諸幡蓋 及衆寶鈴 華 香 瓔珞 末香 塗香 燒香 衆鼓 伎樂 簫笛 箜篌 種種儛戲 以妙音聲 歌唄讚頌 則爲於無量千萬億劫 作是供養已.

 

阿逸多, 若我滅後 聞是經典 有能受持 若自書 若教人書 則爲起立僧坊 以赤栴檀 作諸殿堂 三十有二. 高八多羅樹 高廣嚴好. 百千比丘 於其中止 園林浴池 經行禪窟 衣服 飮食 牀褥 湯藥 一切樂具充滿其中. 如是僧坊堂閣 若干百千萬億 其數無量 以此現前 供養於我 及比丘僧. 是故我說 如來滅後 若有受持讀誦 爲他人說 若自書 若教人書 供養經卷, 不須復起塔寺 及造僧坊 供養衆僧.

 

況復有人 能持是經 兼行布施, 持戒, 忍辱, 精進, 一心智慧 其德最勝 無量無邊. 譬如虛空 東西南北四維上下無量無邊. 是人功德 亦復如是 無量無邊 疾至一切種智.

 

若人讀誦 受持是經 爲他人說 若自書 若教人書 復能起塔 及造僧坊 供養讚歎聲聞衆僧 亦以百千萬億讚歎之法 讚歎菩薩功德. 又爲他人 種種因緣 隨義解說此法華經 復能淸淨持戒 與柔和者 而共同止 忍辱無瞋 志念堅固 常貴坐禪 得諸深定 精進勇猛 攝諸善法 利根智慧 善答問難. 阿逸多, 若我滅後 諸善男子善女人 受持讀誦 是經典者 復有如是諸善功德 當知是人 已趣道場 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坐道樹下. 阿逸多, 是善男子善女人 若坐 若立 若行處 此中便應起塔 一切天人 皆應供養 如佛之塔.

 

爾時 世尊欲重宣此義 而說偈言.

若我滅度後 能奉持此經 斯人福無量 如上之所說

是則爲具足 一切諸供養 以舍利起塔 七寶而莊嚴

表剎甚高廣 漸小至梵天 寶鈴千萬億 風動出妙音

又於無量劫 而供養此塔 華香諸瓔珞 天衣衆伎樂

燃香油酥燈 周帀常照明 惡世法末時 能持是經者

則爲已如上 具足諸供養.

 

若能持此經 則如佛現在 以牛頭栴檀 起僧坊供養

堂有三十二 高八多羅樹 上饌妙衣服 牀臥皆具足

百千衆住處 園林諸浴池 經行及禪窟 種種皆嚴好.

 

若有信解心 受持讀誦書 若復教人書 及供養經卷

散華香末香 以須曼瞻蔔 阿提目多伽 薰油常燃之

如是供養者 得無量功德 如虛空無邊 其福亦如是.

 

況復持此經 兼布施持戒 忍辱樂禪定 不瞋不惡口

恭敬於塔廟 謙下諸比丘 遠離自高心 常思惟智慧

有問難不瞋 隨順爲解說 若能行是行 功德不可量.

 

若見此法師 成就如是德 應以天華散 天衣覆其身

頭面接足禮 生心如佛想 又應作是念 不久詣道樹

得無漏無爲 廣利諸人天 其所住止處 經行若坐臥

乃至說一偈 是中應起塔 莊嚴令妙好 種種以供養

佛子住此地 則是佛受用 常在於其中 經行及坐臥.

 

 

妙法蓮華經 卷第四

 

오백제자수기품(五百弟子受記品) 第八

 

. 부루나에게 수기하다.

爾時 富樓那彌多羅尼子 從佛聞是智慧方便 隨宜說法. 又聞授諸大弟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復聞宿世因緣之事 復聞諸佛有大自在神通之力 得未曾有 心淨踊躍 卽從座起 到於佛前 頭面禮足 卻住一面 瞻仰尊顏 目不暫捨. 而作是念 世尊甚奇特 所爲希有 隨順世閒若干種性 以方便知見 而爲說法 拔出衆生 處處貪著. 我等於佛功德 言不能宣. 唯佛世尊 能知我等深心本願.

 

爾時 佛告諸比丘, 汝等見是富樓那彌多羅尼子不? 我常稱其於說法人中 最爲第一 亦常歎其種種功德. 精勤護持 助宣我法 能於四衆 示教利喜 具足解釋佛之正法 而大饒益同梵行者. 自捨如來 無能盡其 言論之辯.

 

汝等勿謂富樓那 但能護持 助宣我法. 亦於過去九十億諸佛所 護持助宣佛之正法 於彼說法人中亦最第一. 又於諸佛所說空法 明了通達 得四無礙智 常能審諦淸淨說法 無有疑惑 具足菩薩神通之力 隨其壽命 常修梵行. 彼佛世人 咸皆謂之 實是聲聞. 而富樓那以斯方便 饒益無量百千衆生 又化無量阿僧祇人 令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爲淨佛土故 常作佛事 教化衆生.

 

諸比丘, 富樓那亦於七佛說法人中 而得第一 今於我所 說法人中 亦爲第一 於賢劫中 當來諸佛說法人中 亦復第一 而皆護持助宣佛法. 亦於未來 護持助宣無量無邊諸佛之法 教化饒益無量衆生 令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爲淨佛土故 常勤精進 教化衆生.

 

漸漸具足菩薩之道 過無量阿僧祇劫 當於此土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號曰 法明如來 應供 正遍知 明行足 善逝 世閒解 無上士 調御丈夫 天人師 佛世尊.

 

其佛以恒河沙等三千大千世界 爲一佛土. 七寶爲地 地平如掌 無有山陵 谿㵎 溝壑 七寶臺觀 充滿其中. 諸天宮殿 近處虛空 人天交接 兩得相見 無諸惡道 亦無女人 一切衆生 皆以化生 無有婬欲 得大神通 身出光明 飛行自在 志念堅固 精進智慧 普皆金色 三十二相而自莊嚴.

其國衆生 常以二食 一者法喜食 二者禪悅食. 有無量阿僧祇千萬億那由他 諸菩薩衆 得大神通四無礙智 善能教化衆生之類. 其聲聞衆 筭數挍計 所不能知 皆得具足六通 三明及八解脫. 其佛國土 有如是等無量功德 莊嚴成就. 劫名寶明 國名善淨. 其佛壽命無量阿僧祇劫 法住甚久. 佛滅度後 起七寶塔 遍滿其國.

 

2. 게송으로 거듭 밝히다.

爾時 世尊欲重宣此義 而說偈言.

諸比丘諦聽 佛子所行道 善學方便故 不可得思議

知衆樂小法 而畏於大智 是故諸善薩 作聲聞緣覺

以無數方便 化諸衆生類 自說是聲聞 去佛道甚遠

度脫無量衆 皆悉得成就 雖小欲懈怠 漸當令作佛

內秘菩薩行 外現是聲聞 少欲厭生死 實自淨佛土

示衆有三毒 又現邪見相 我弟子如是 方便度衆生

若我具足說 種種現化事 衆生聞是者 心則懷疑惑.

 

今此富樓那 於昔千億佛 勤修所行道 宣護諸佛法

爲求無上慧 而於諸佛所 現居弟子上 多聞有智慧

所說無所畏 能令衆歡喜 未曾有疲惓 而以助佛事

已度大神通 具四無礙智 知諸根利鈍 常說淸淨法

演暢如是義 教諸千億衆 令住大乘法 而自淨佛土

未來亦供養 無量無數佛 護助宣正法 亦自淨佛土

常以諸方便 說法無所畏 度不可計衆 成就一切智.

 

供養諸如來 護持法寶藏 其後得成佛 號名曰法明

其國名善淨 七寶所合成 劫名爲寶明 善薩衆甚多

其數無量億 皆度大神通 威德力具足 充滿其國土

聲聞亦無數 三明八解脫 得四無㝵智 以是等爲僧

其國諸衆生 婬欲皆已斷 純一變化生 具相莊嚴身

法喜禪悅食 更無餘食想 無有諸女人 亦無諸惡道

富樓那比丘 功德悉成滿 當得斯淨土 賢聖衆甚多

如是無量事 我今但略說.

 

3. 교진여와 오백 아라한은 보명여래(普明如來)가 되리라.

爾時 千二百阿羅漢 心自在者 作是念. 我等歡喜 得未曾有, 若世尊各見授記 如餘大弟子者 不亦快乎! 佛知此等 心之所念 告摩訶迦葉, 是千二百阿羅漢 我今當現前次第 與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於此衆中 我大弟子 憍陳如比丘 當供養六萬二千億佛 然後得成爲佛 號曰 普明如來 應供 正遍知 明行足 善逝 世閒解 無上士 調御丈夫 天人師 佛世尊.

其五百阿羅漢 優樓頻蠡迦葉 伽耶迦葉 那提迦葉 迦留陁夷 優陁夷 阿㝹樓馱 離婆多 劫賓那 薄拘羅 周陁 莎伽陁等, 皆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盡同一號 名曰普明.

 

4. 게송으로 거듭 밝히다.

爾時 世尊欲重宣此義 而說偈言.

憍陳如比丘 當見無量佛 過阿僧祇劫 乃成等正覺

常放大光明 具足諸神通 名聞遍十方 一切之所敬

常說無上道 故號爲普明 其國土淸淨 菩薩皆勇猛

咸昇妙樓閣 遊諸十方國 以無上供具 奉獻於諸佛

作是供養已 心懷大歡喜 須臾還本國 有如是神力

佛壽六萬劫 正法住倍壽 像法復倍是 法滅天人憂

其五百比丘 次第當作佛 同號曰普明 轉次而授記

我滅度之後 某甲當作佛 其所化世閒 亦如我今日

國土之嚴淨 及諸神通力 菩薩聲聞衆 正法及像法

壽命劫多少 皆如上所說 迦葉汝已知 五百自在者

餘諸聲聞衆 亦當復如是 其不在此會 汝當爲宣說.

 

5. 계주(繫珠)의 비유

爾時 五百阿羅漢於佛前 得受記已 歡喜踊躍 卽從座起 到於佛前 頭面禮足 悔過自責. 世尊, 我等常作是念 自謂已得究竟滅度 今乃知之 如無智者. 所以者何? 我等應得如來智慧 而便自以小智爲足.

 

世尊! 譬如有人 至親友家 醉酒而臥. 是時 親友官事當行 以無價寶珠 繫其衣裏與之而去. 其人醉臥 都不覺知 起已遊行 到於他國. 爲衣食故 勤力求索 甚大艱難. 若少有所得 便以爲足.

於後親友會遇 見之而作是言, 咄哉 丈夫. 何爲衣食乃至如是? 我昔欲令汝得安樂 五欲自恣 於某年日月 以無價寶珠 繫汝衣裏 今故現在 而汝不知 勤苦憂惱 以求自活 甚爲癡也. 汝今可以此寶 貿易所須 常可如意 無所乏短.

 

佛亦如是 爲菩薩時 教化我等令發一切智心 而尋廢忘 不知不覺. 旣得阿羅漢道 自謂滅度 資生艱難 得少爲足 一切智願 猶在不失. 今者世尊 覺悟我等 作如是言. 諸比丘, 汝等所得 非究竟滅. 我久令汝等 種佛善根 以方便故 示涅槃相 而汝謂爲實得滅度. 世尊, 我今乃知實是菩薩 得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以是因緣 甚大歡喜 得未曾有.

 

6. 게송으로 거듭 밝히다.

爾時 阿若憍陳如等 欲重宣此義 而說偈言.

我等聞無上 安隱授記聲 歡喜未曾有 禮無量智佛

今於世尊前 自悔諸過咎 於無量佛寶 得少涅槃分

如無智愚人 便自以爲足.

 

譬如貧窮人 往至親友家 其家甚大富 具設諸餚膳

以無價寶珠 繫著內衣裏 默與而捨去 時臥不覺知

是人旣已起 遊行詣他國 求衣食自濟 資生甚艱難

得少便爲足 更不願好者 不覺內衣裏 有無價寶珠

與珠之親友 後見此貧人 苦切責之已 示以所繫珠

貧人見此珠 其心大歡喜 富有諸財物 五欲而自恣.

 

我等亦如是 世尊於長夜 常愍見教化 令種無上願

我等無智故 不覺亦不知 得少涅槃分 自足不求餘

今佛覺悟我 言非實滅度 得佛無上慧 爾乃爲眞滅

我今從佛聞 授記莊嚴事 及轉次受決 身心遍歡喜.

 

 

수학무학인기품(授學無學人記品) 第九

1. 아난과 라후라의 소원

爾時 阿難 羅睺羅 而作是念. 我等每自思惟 設得受記 不亦快乎! 卽從座起 到於佛前 頭面禮足 俱白佛言. 世尊, 我等於此 亦應有分 唯有如來我等所歸. 又我等爲一切世閒天人阿修羅 所見知識. 阿難常爲侍者 護持法藏 羅睺羅是佛之子. 若佛見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者 我願旣滿衆望亦足. 爾時 學無學聲聞弟子二千人 皆從座起 偏袒右肩 到於佛前 一心合掌 瞻仰世尊 如阿難 羅睺羅所願 住立一面.

 

2. 아난 존자의 수기

爾時 佛告阿難. 汝於來世 當得作佛 號山海慧自在通王如來 應供 正遍知 明行足 善逝 世閒解 無上士 調御丈夫 天人師 佛世尊. 當供養六十二億諸佛 護持法藏 然後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教化二十千萬億恒河沙諸菩薩等 令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國名常立勝幡 其土淸淨 琉璃爲地. 劫名妙音遍滿 其佛壽命 無量千萬億阿僧祇劫. 若人於千萬億無量阿僧祇劫中 筭數挍計 不能得知. 正法住世倍於壽命 像法住世 復倍正法. 阿難, 是山海慧自在通王佛 爲十方無量千萬億恒河沙等諸佛如來 所共讚歎 稱其功德.

 

爾時 世尊欲重宣此義 而說偈言.

我今僧中說 阿難持法者 當供養諸佛 然後成正覺

號曰山海慧 自在通王佛 其國土淸淨 名常立勝幡

教化諸菩薩 其數如恒沙 佛有大威德 名聞滿十方

壽命無有量 以愍衆生故 正法倍壽命 像法復倍是

如恒河沙等 無數諸衆生 於此佛法中 種佛道因緣.

 

爾時 會中新發意菩薩八千人 咸作是念. 我等尚不聞諸大菩薩 得如是記, 有何因緣 而諸聲聞得如是決? 爾時 世尊知諸菩薩心之所念 而告之曰. 諸善男子, 我與阿難等 於空王佛所 同時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阿難 常樂多聞 我常勤精進. 是故 我已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而阿難護持我法 亦護將來諸佛法藏 教化成就諸菩薩衆. 其本願如是 故獲斯記.

 

阿難面於佛前 自聞授記 及國土莊嚴. 所願具足 心大歡喜 得未曾有 卽時憶念過去無量千萬億諸佛法藏 通達無礙 如今所聞 亦識本願.

 

爾時 阿難而說偈言.

世尊甚希有 令我念過去 無量諸佛法 如今日所聞

我今無復疑 安住於佛道 方便爲侍者 護持諸佛法.

 

3. 라후라 존자의 수기

爾時 佛告羅睺羅. 汝於來世 當得作佛 號蹈七寶華如來 應供 正遍知 明行足 善逝 世閒解 無上士 調御丈夫 天人師 佛世尊. 當供養十世界微塵等數 諸佛如來 常爲諸佛而作長子 猶如今也. 是蹈七寶華佛 國土莊嚴 壽命劫數 所化弟子 正法 像法 亦如山海慧自在通王如來無異 亦爲此佛 而作長子. 過是已後 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爾時 世尊欲重宣此義 而說偈言.

我爲太子時 羅睺爲長子 我今成佛道 受法爲法子

於未來世中 見無量億佛 皆爲其長子 一心求佛道

羅睺羅密行 唯我能知之 現爲我長子 以示諸衆生

無量億千萬 功德不可數 安住於佛法 以求無上道.

 

4. 유학과 무학의 제자수기

爾時 世尊見學無學二千人 其意柔軟 寂然淸淨 一心觀佛 佛告阿難. 汝見是學無學二千人不? 唯然 已見. 阿難, 是諸人等 當供養五十世界微塵數諸佛如來 恭敬尊重護持法藏 末後同時於十方國 各得成佛. 皆同一號 名曰寶相如來 應供 正遍知 明行足 善逝 世閒解 無上士 調御丈夫 天人師 佛世尊. 壽命一劫 國土莊嚴 聲聞 善薩 正法 像法皆悉同等.

 

爾時 世尊欲重宣此義 而說偈言.

是二千聲聞 今於我前住 悉皆與授記 未來當成佛

所供養諸佛 如上說塵數 護持其法藏 後當成正覺

各於十方國 悉同一名號 俱時坐道場 以證無上慧

皆名爲寶相 國土及弟子 正法與像法 悉等無有異

咸以諸神通 度十方衆生 名聞普周遍 漸入於涅槃.

 

爾時 學無學二千人 聞佛授記 歡喜踊躍 而說偈言.

世尊慧燈明 我聞授記音

心歡喜充滿 如甘露見灌.

 

 

법사품(法師品) 第十

1. 수행인이 경전을 듣는 공덕

爾時 世尊因藥王菩薩 告八萬大士. 藥王, 汝見是大衆中 無量諸天 龍王 夜叉 乾闥婆 阿修羅 迦樓羅 緊那羅 摩睺羅伽 人與非人 及比丘 比丘尼 優婆塞 優婆夷 求聲聞者 求辟支佛者 求佛道者 如是等類 咸於佛前 聞妙法華經 一偈一句 乃至一念隨喜者 我皆與授記 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佛告藥王. 又如來滅度之後 若有人聞妙法華經 乃至一偈一句 一念隨喜者 我亦與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2. 보통사람이 경전을 수지한 공덕

若復有人 受持讀誦 解說書寫妙法華經 乃至一偈 於此經卷 敬視如佛 種種供養 華香 瓔珞, 末香, 塗香, 燒香, 繒蓋, 幢幡, 衣服, 伎樂 乃至合掌恭敬, 藥王 當知. 是諸人等 已曾供養十萬億佛 於諸佛所 成就大願 愍衆生故 生此人閒.

藥王, 若有人問 何等衆生 於未來世 當得作佛? 應示是諸人等 於未來世 必得作佛. 何以故? 若善男子善女人 於法華經 乃至一句 受持讀誦 解說書寫 種種供養經卷 華香 瓔珞 末香 塗香 燒香 繒蓋 幢幡 衣服 伎樂 合掌恭敬, 是人一切世閒 所應瞻奉 應以如來供養 而供養之. 當知 此人是大菩薩 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哀愍衆生 願生此閒 廣演分別妙法華經 何況盡能受持 種種供養者? 藥王, 當知. 是人自捨淸淨業報 於我滅度後 愍衆生故 生於惡世 廣演此經.

 

若是善男子善女人 我滅度後 能竊爲一人 說法華經 乃至一句 當知, 是人則如來使 如來所遣 行如來事. 何況於大衆中 廣爲人說?

 

3. ()를 얻는 사람과 복()을 얻는 사람

藥王, 若有惡人 以不善心 於一劫中 現於佛前 常毀罵佛 其罪尚輕 若人以一惡言 毀呰在家出家 讀誦法華經者 其罪甚重.

藥王, 其有讀誦法華經者 當知, 是人 以佛莊嚴 而自莊嚴 則爲如來肩所荷擔. 其所至方 應隨向禮 一心合掌 恭敬供養 尊重讚歎 華 香 瓔珞 末香 塗香 燒香 繒蓋 幢幡 衣服 餚饌 作諸伎樂 人中上供 而供養之 應持天寶 而以散之 天上寶聚 應以奉獻. 所以者何? 是人歡喜說法 須臾聞之 卽得究竟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

 

4. 게송으로 거듭 밝히다.

爾時 世尊欲重宣此義 而說偈言.

若欲住佛道 成就自然智 常當勤供養 受持法華者

其有欲疾得 一切種智慧 當受持是經 幷供養持者.

 

若有能受持 妙法華經者 當知佛所使 愍念諸衆生

諸有能受持 妙法華經者 捨於淸淨土 愍衆故生此

當知如是人 自在所欲生 能於此惡世 廣說無上法

應以天華香 及天寶衣服 天上妙寶聚 供養說法者.

吾滅後惡世 能持是經者 當合掌禮敬 如供養世尊

上饌衆甘美 及種種衣服 供養是佛子 冀得須臾聞

若能於後世 受持是經者 我遣在人中 行於如來事.

 

若於一劫中 常懷不善心 作色而罵佛 獲無量重罪

其有讀誦持 是法華經者 須臾加惡言 其罪復過彼

有人求佛道 而於一劫中 合掌在我前 以無數偈讚

由是讚佛故 得無量功德 歎美持經者 其福復過彼

於八十億劫 以最妙色聲 及與香味觸 供養持經者

如是供養已 若得須臾聞 則應自欣慶 我今獲大利

藥王今告汝 我所說諸經 而於此經中 法華最第一.

 

5. 법화경과 수지하는 사람에 대한 찬탄

爾時 佛復告藥王菩薩摩訶薩. 我所說經典 無量千萬億 已說 今說 當說 而於其中 此法華經 最爲難信難解. 藥王, 此經是諸佛秘要之藏 不可分布 妄授與人. 諸佛世尊之所守護 從昔已來 未曾顯說 而此經者 如來現在 猶多怨嫉 況滅度後?

 

藥王 當知. 如來滅後 其能書持 讀誦 供養 爲他人說者 如來則爲 以衣覆之. 又爲他方 現在諸佛之所護念. 是人有大信力 及志願力 諸善根力. 當知是人與如來共宿 則爲如來手摩其頭.

 

藥王, 在在處處 若說若讀 若誦若書 若經卷所住處 皆應起七寶塔. 極令高廣嚴飾 不須復安舍利. 所以者何? 此中已有如來全身. 此塔應以一切華 香 瓔珞 繒蓋 幢幡 伎樂 歌頌 供養恭敬 尊重讚歎. 若有人得見此塔 禮拜供養 當知, 是等皆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藥王, 多有人在家出家 行菩薩道 若不能得見聞 讀誦 書持 供養是法華經者, 當知是人 未善行菩薩道. 若有得聞 是經典者 乃能善行菩薩之道.

 

其有衆生 求佛道者 若見若聞是法華經 聞已信解受持者 當知是人得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藥王, 譬如有人 渴乏須水 於彼高原穿鑿求之 猶見乾土 知水尚遠. 施功不已 轉見濕土 遂漸至泥 其心決定 知水必近. 菩薩亦復如是 若未聞未解未能修習 是法華經者 當知是人去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尚遠. 若得聞解思惟修習 必知得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所以者何? 一切菩薩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皆屬此經. 此經開方便門 示眞實相 是法華經藏 深固幽遠 無人能到 今佛教化 成就菩薩 而爲開示. 藥王, 若有菩薩 聞是法華經 驚疑怖畏 當知是爲新發意菩薩. 若聲聞人聞是經 驚疑怖畏 當知是爲增上慢者.

 

6. 법화경을 설하는 규칙(規則)

藥王,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如來滅後 欲爲四衆 說是法華經者 云何應說? 是善男子善女人 入如來室 著如來衣 坐如來座 爾乃應爲四衆 廣說斯經. 如來室者 一切衆生中 大慈悲心是 如來衣者 柔和忍辱心是 如來座者 一切法空是. 安住是中然後 以不懈怠心 爲諸菩薩及四衆 廣說是法華經.

 

藥王, 我於餘國遣化人 爲其集聽法衆 亦遣化比丘 比丘尼 優婆塞 優婆夷 聽其說法. 是諸化人 聞法信受 隨順不逆. 若說法者 在空閑處 我時廣遣天 龍 鬼神 乾闥婆 阿修羅等 聽其說法. 我雖在異國 時時令說法者 得見我身. 若於此經 忘失句逗 我還爲說 令得具足.

 

7. 게송으로 거듭 설하다.

爾時 世尊欲重宣此義 而說偈言.

欲捨諸懈怠 應當聽此經 是經難得聞 信受者亦難

如人渴須水 穿鑿於高原 猶見乾燥土 知去水尚遠

漸見濕土泥 決定知近水 藥王汝當知 如是諸人等

不聞法華經 去佛智甚遠 若聞是深經 決了聲聞法

是諸經之王 聞已諦思惟 當知此人等 近於佛智慧.

 

若人說此經 應入如來室 著於如來衣 而坐如來座

處衆無所畏 廣爲分別說 大慈悲爲室 柔和忍辱衣

諸法空爲座 處此爲說法 若說此經時 有人惡口罵

加刀杖瓦石 念佛故應忍.

 

我千萬億土 現淨堅固身 於無量億劫 爲衆生說法

若我滅度後 能說此經者 我遣化四衆 比丘比丘尼

及淸信士女 供養於法師 引導諸衆生 集之令聽法

若人欲加惡 刀杖及瓦石 則遣變化人 爲之作衛護

若說法之人 獨在空閑處 寂寞無人聲 讀誦此經典

我爾時爲現 淸淨光明身 若忘失章句 爲說令通利

若人具是德 或爲四衆說 空處讀誦經 皆得見我身

若人在空閑 我遣天龍王 夜叉鬼神等 爲作聽法衆

是人樂說法 分別無罣礙 諸佛護念故 能令大衆喜

若親近法師 速得菩薩道 隨順是師學 得見恒沙佛.

 

  

견보탑품(見寶塔品) 第十一

1. 다보불탑(多寶佛塔)의 출현

爾時 佛前有七寶塔 高五百由旬 縱廣二百五十由旬 從地踊出 住在空中. 種種寶物 而莊挍之 五千欄楯 龕室千萬 無數幢幡 以爲嚴飾 垂寶瓔珞 寶鈴萬億 而懸其上. 四面皆出 多摩羅跋 栴檀之香 充遍世界 其諸幡蓋以金 銀 琉璃 車璖 馬腦 眞珠 玟瑰 七寶合成 高至四天王宮.

 

三十三天 雨天曼陁羅華 供養寶塔 餘諸天 龍 夜叉 乾闥婆 阿修羅 迦樓羅 緊那羅 摩睺羅伽 人非人等 千萬億衆 以一切華 香 瓔珞 幡蓋 伎樂 供養寶塔 恭敬尊重讚歎.

 

爾時 寶塔中 出大音聲歎言. 善哉 善哉! 釋迦牟尼世尊 能以平等大慧 教菩薩法 佛所護念 妙法華經 爲大衆說 如是如是. 釋迦牟尼世尊 如所說者 皆是眞實. 爾時 四衆見大寶塔 住在空中 又聞塔中 所出音聲 皆得法喜 怪未曾有 從座而起 恭敬合掌 卻住一面.

 

爾時 有菩薩摩訶薩 名大樂說. 知一切世閒天人阿修羅等 心之所疑 而白佛言. 世尊, 以何因緣 有此寶塔 從地踊出 又於其中 發是音聲?

 

爾時 佛告大樂說菩薩. 此寶塔中 有如來全身. 乃往過去東方無量千萬億阿僧祇世界 國名寶淨 彼中有佛 號曰多寶. 其佛行菩薩道時 作大誓願, 若我成佛 滅度之後 於十方國土 有說法華經處 我之塔廟 爲聽是經故 踊現其前 爲作證明 讚言善哉. 彼佛成道已 臨滅度時 於天人大衆中 告諸比丘. 我滅度後 欲供養我全身者 應起一大塔. 其佛以神通願力 十方世界在在處處 若有說法華經者 彼之寶塔 皆踊出其前 全身在於塔中 讚言善哉 善哉! 大樂說, 今多寶如來塔 聞說法華經故 從地踊出 讚言善哉 善哉!

 

2. 세존의 분신들이 모이다.

是時 大樂說菩薩 以如來神力故 白佛言. 世尊, 我等願欲見此佛身. 佛告大樂說菩薩摩訶薩, 是多寶佛 有深重願. 若我寶塔爲聽法華經故 出於諸佛前時 其有欲以我身 示四衆者 彼佛分身諸佛 在於十方世界說法 盡還集一處 然後 我身乃出現耳. 大樂說, 我分身諸佛在於十方世界說法者 今應當集. 大樂說白佛言, 世尊! 我等亦願 欲見世尊分身諸佛 禮拜供養.

 

爾時 佛放白毫一光 卽見東方五百萬億那由他恒河沙等 國土諸佛. 彼諸國土 皆以頗梨爲地 寶樹寶衣以爲莊嚴 無數千萬億菩薩充滿其中 遍張寶幔 寶網羅上. 彼國諸佛 以大妙音 而說諸法 及見無量千萬億菩薩 遍滿諸國 爲衆說法. 南西北方四維上下 白毫相光所照之處 亦復如是. 爾時 十方諸佛各告衆菩薩言. 善男子, 我今應往娑婆世界 釋迦牟尼佛所 幷供養多寶如來寶塔.

 

時 娑婆世界 卽變淸淨. 琉璃爲地 寶樹莊嚴 黃金爲繩 以界八道 無諸聚落 村營 城邑 大海 江河 山川 林藪 燒大寶香 曼陁羅華 遍布其地 以寶網幔 羅覆其上 懸諸寶鈴. 唯留此會衆 移諸天人 置於他土. 是時 諸佛各將一大菩薩 以爲侍者 至娑婆世界 各到寶樹下. 一一寶樹 高五百由旬 枝葉華菓 次第莊嚴. 諸寶樹下 皆有師子之座 高五由旬 亦以大寶 而校飾之. 爾時 諸佛各於此座 結加趺坐. 如是展轉 遍滿三千大千世界 而於釋迦牟尼佛一方所分之身 猶故未盡.

 

時 釋迦牟尼佛 欲容受所分身諸佛故 八方各更 變二百萬億那由他國 皆令淸淨. 無有地獄 餓鬼 畜生及阿修羅 又移諸天 人置於他土. 所化之國 亦以琉璃爲地 寶樹莊嚴 樹高五百由旬 枝葉華菓 次第嚴飾. 樹下皆有寶師子座 高五由旬 種種諸寶 以爲莊挍. 亦無大海 江河及目眞鄰陁山 摩訶目眞鄰陁山 鐵圍山 大鐵圍山 須彌山等諸山王. 通爲一佛國土 寶地平正 寶交露幔 遍覆其上 懸諸幡蓋 燒大寶香 諸天寶華 遍布其地.

 

釋迦牟尼佛 爲諸佛當來坐故 復於八方 各更變二百萬億那由他國 皆令淸淨. 無有地獄 餓鬼畜生及阿修羅 又移諸天人 置於他土. 所化之國 亦以琉璃爲地 寶樹莊嚴 樹高五百由旬 枝葉華菓次第莊嚴. 樹下皆有寶師子座 高五由旬 亦以大寶 而挍飾之. 亦無大海江河 及目眞鄰陁山 摩訶目眞鄰陁山 鐵圍山 大鐵圍山 須彌山等 諸山王. 通爲一佛國土 寶地平正 寶交露幔 遍覆其上 懸諸幡蓋 燒大寶香 諸天寶華 遍布其地.

 

爾時 東方釋迦牟尼佛所分之身 百千萬億那由他恒河沙等國土中諸佛 各各說法 來集於此. 如是次第 十方諸佛皆悉來集 坐於八方. 爾時 一一方 四百萬億那由他國土諸佛如來 遍滿其中.

 

是時 諸佛各在寶樹下 坐師子座 皆遣侍者 問訊釋迦牟尼佛 各齎寶華滿掬而告之言. 善男子, 汝往詣耆闍崛山 釋迦牟尼佛所 如我辭曰. 少病少惱 氣力安樂 及菩薩聲聞衆悉安隱不 以此寶華 散佛供養 而作是言. 彼某甲佛 與欲開此寶塔. 諸佛遣使 亦復如是. 爾時 釋迦牟尼佛 見所分身佛悉已來集 各各坐於師子之座 皆聞諸佛與欲同開寶塔 卽從座起 住虛空中 一切四衆 起立合掌 一心觀佛.

 

於是 釋迦牟尼佛 以右指開七寶塔戶 出大音聲 如卻關鑰 開大城門. 卽時 一切衆會皆見多寶如來 於寶塔中 坐師子座 全身不散如入禪定. 又聞其言 善哉 善哉! 釋迦牟尼佛, 快說是法華經 我爲聽是經故 而來至此. 爾時 四衆等見過去無量千萬億劫滅度佛 說如是言 歎未曾有. 以天寶華聚 散多寶佛 及釋迦牟尼佛上.

 

爾時 多寶佛於寶塔中 分半座 與釋迦牟尼佛 而作是言. 釋迦牟尼佛 可就此座. 卽時釋迦牟尼佛 入其塔中 坐其半座 結加趺坐. 爾時 大衆見二如來 在七寶塔中 師子座上 結加趺坐 各作是念. 佛座高遠 唯願如來 以神通力 令我等輩 俱處虛空. 卽時釋迦牟尼佛 以神通力 接諸大衆 皆在虛空.

 

3. 법화경 설할 때를 알리다.

以大音聲 普告四衆. 誰能於此娑婆國土 廣說妙法華經? 今正是時 如來不久 當入涅槃. 佛欲以此妙法華經 付囑有在.

 

4. 보탑의 출현과 법화경 부촉을 게송으로 다시 설하다.

爾時 世尊欲重宣此義 而說偈言.

聖主世尊 雖久滅度 在寶塔中 尚爲法來

諸人云何 不勤爲法 此佛滅度 無央數劫

處處聽法 以難遇故 彼佛本願 我滅度後

在在所往 常爲聽法.

 

又我分身 無量諸佛 如恒沙等 來欲聽法

及見滅度 多寶如來 各捨妙土 及弟子衆

天人龍神 諸供養事 令法久住 故來至此

爲坐諸佛 以神通力 移無量衆 令國淸淨

諸佛各各 詣寶樹下 如淸淨池 蓮華莊嚴

其寶樹下 諸師子座 佛坐其上 光明嚴飾

如夜闇中 燃大炬火 身出妙香 遍十方國

衆生蒙薰 喜不自勝 譬如大風 吹小樹枝

以是方便 令法久住.

 

告諸大衆 我滅度後 誰能護持 讀說斯經

今於佛前 自說誓言 其多寶佛 雖久滅度

以大誓願 而師子吼 多寶如來 及與我身

所集化佛 當知此意.

 

諸佛子等 誰能護法 當發大願 令得久住

其有能護 此經法者 則爲供養 我及多寶

此多寶佛 處於寶塔 常遊十方 爲是經故

亦復供養 諸來化佛 莊嚴光飾 諸世界者

若說此經 則爲見我 多寶如來 及諸化佛.

 

諸善男子 各諦思惟 此爲難事 宜發大願

諸餘經典 數如恒沙 雖說此等 未足爲難

若接須彌 擲置他方 無數佛土 亦未爲難

若以足指 動大千界 遠擲他國 亦未爲難

若立有頂 爲衆演說 無量餘經 亦未爲難

若佛滅後 於惡世中 能說此經 是則爲難.

 

假使有人 手把虛空 而以遊行 亦未爲難

於我滅後 若自書持 若使人書 是則爲難

若以大地 置足甲上 昇於梵天 亦未爲難

佛滅度後 於惡世中 暫讀此經 是則爲難.

 

假使劫燒 擔負乾草 入中不燒 亦未爲難

我滅度後 若持此經 爲一人說 是則爲難

若持八萬 四千法藏 十二部經 爲人演說

令諸聽者 得六神通 雖能如是 亦未爲難

於我滅後 聽受此經 問其義趣 是則爲難.

 

若人說法 令千萬億 無量無數 恒沙衆生

得阿羅漢 具六神通 雖有是益 亦未爲難

於我滅後 若能奉持 如斯經典 是則爲難.

 

我爲佛道 於無量土 從始至今 廣說諸經

而於其中 此經第一 若有能持 則持佛身.

 

諸善男子 於我滅後 誰能受持 讀誦此經

今於佛前 自說誓言 此經難持 若暫持者

我則歡喜 諸佛亦然 如是之人 諸佛所歎

是則勇猛 是則精進 是名持戒 行頭陁者

則爲疾得 無上佛道.

 

能於來世 讀持此經 是眞佛子 住純善地

佛滅度後 能解其義 是諸天人 世閒之眼

於恐畏世 能須臾說 一切天人 皆應供養.

 

 

제바달다품(提婆達多品) 第十二

1. 제바달다는 석가모니불의 스승

爾時 佛告諸菩薩 及天人四衆. 吾於過去無量劫中 求法華經 無有懈惓. 於多劫中 常作國王 發願求於無上菩提 心不退轉. 爲欲滿足六波羅蜜 勤行布施 心無悋惜 象馬 七珍 國城 妻子 奴婢 僕從 頭目髓腦 身肉手足 不惜軀命. 時 世人民壽命無量 爲於法故 捐捨國位 委政太子 擊鼓宣令 四方求法 誰能爲我說大乘者? 吾當終身供給走使.

 

時 有仙人來白王言. 我有大乘 名妙法華經. 若不違我 當爲宣說. 王聞仙言 歡喜踊躍 卽隨仙人 供給所須 採菓汲水 拾薪設食 乃至以身而爲牀座 身心無惓. 于時奉事 經於千歲 爲於法故 精勤給侍 令無所乏.

 

爾時 世尊欲重宣此義 而說偈言.

我念過去劫 爲求大法故 雖作世國王 不貪五欲樂

搥鍾告四方 誰有大法者 若爲我解說 身當爲奴僕

 

時有阿私仙 來白於大王 我有微妙法 世閒所希有

若能修行者 吾當爲汝說 時王聞仙言 心生大喜悅

卽便隨仙人 供給於所須 採薪及菓蓏 隨時恭敬與

情存妙法故 身心無懈惓 普爲諸衆生 勤求於大法

亦不爲己身 及以五欲樂 故爲大國王 勤求獲此法

遂致得成佛 今故爲汝說.

 

佛告諸比丘. 爾時王者 則我身是 時仙人者 今提婆達多是. 由提婆達多 善知識故 令我具足六波羅蜜慈悲喜捨 三十二相 八十種好 紫磨金色 十力 四無所畏 四攝法 十八不共神 通道力 成等正覺 廣度衆生 皆因提婆達多善知識故.

 

2. 제바달다는 천왕여래(天王如來)가 되리라.

告諸四衆, 提婆達多 卻後過無量劫 當得成佛 號曰天王如來 應供 正遍知 明行足 善逝 世閒解 無上士 調御丈夫 天人師 佛世尊. 世界名天道. 時 天王佛 住世二十中劫 廣爲衆生說於妙法. 恒河沙衆生 得阿羅漢果 無量衆生發緣覺心 恒河沙衆生發無上道心 得無生忍 至不退轉. 時 天王佛般涅槃後 正法住世二十中劫. 全身舍利 起七寶塔 高六十由旬 縱廣四十由旬 諸天人民悉以雜華 末香 燒香 塗香 衣服 瓔珞 幢幡 寶蓋 伎樂 歌頌 禮拜供養七寶妙塔. 無量衆生 得阿羅漢果 無量衆生 悟辟支佛 不可思議衆生 發菩提心 至不退轉.

 

3. 제바달다품(提婆達多品)을 권하다.

佛告諸比丘, 未來世中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聞妙法華經提婆達多品 淨心信敬 不生疑惑者 不墮地獄, 餓鬼, 畜生, 生十方佛前. 所生之處 常聞此經 若生人天中 受勝妙樂 若在佛前 蓮華化生.

 

 

4. 지적(智積)보살과 문수(文殊)보살의 만남

於時 下方多寶世尊 所從菩薩 名曰智積 白多寶佛, 當還本土. 釋迦牟尼佛告智積曰 善男子 且待須臾. 此有菩薩 名文殊師利 可與相見 論說妙法 可還本土. 爾時 文殊師利 坐千葉蓮華 大如車輪 俱來菩薩 亦坐寶蓮華 從於大海 娑竭羅龍宮 自然踊出 住虛空中 詣靈鷲山. 從蓮華下 至於佛所 頭面敬禮 二世尊足. 修敬已畢 往智積所 共相慰問 卻坐一面. 智積菩薩問文殊師利, ! 往龍宮所化衆生 其數幾何? 文殊師利言, 其數無量不可稱計 非口所宣 非心所測 且待須臾 自當有證.

 

所言未竟 無數菩薩 坐寶蓮華 從海踊出 詣靈鷲山 住在虛空. 此諸菩薩 皆是文殊師利之所化度 具菩薩行 皆共論說六波羅蜜 本聲聞人 在虛空中 說聲聞行 今皆修行大乘空義. 文殊師利謂智積曰 於海教化其事如是.

 

爾時 智積菩薩 以偈讚曰.

大智德勇健 化度無量衆 今此諸大會 及我皆已見

演暢實相義 開闡一乘法 廣導諸衆生 令速成菩提.

 

5. 팔세용녀(八世龍女)의 성불

文殊師利言, 我於海中 唯常宣說妙法華經. 智積問文殊師利言, 此經甚深微妙 諸經中寶 世所希有 頗有衆生 勤加精進 修行此經 速得佛不?

 

文殊師利言, 有娑竭羅龍王女 年始八歲 智慧利根 善知衆生諸根行業. 得陁羅尼 諸佛所說 甚深秘藏 悉能受持. 深入禪定 了達諸法 於剎那頃 發菩提心 得不退轉. 辯才無礙 慈念衆生 猶如赤子. 功德具足 心念口演 微妙廣大. 慈悲仁讓 志意和雅 能至菩提.

 

智積菩薩言, 我見釋迦如來 於無量劫 難行苦行 積功累德 求菩提道 未曾止息. 觀三千大千世界 乃至無有如芥子許 非是菩薩捨身命處 爲衆生故. 然後乃得 成菩提道 不信此女 於須臾頃 便成正覺.

 

言論未訖 時龍王女 忽現於前 頭面禮敬 卻住一面 以偈讚曰.

深達罪福相 遍照於十方 微妙淨法身 具相三十二

以八十種好 用莊嚴法身 天人所戴仰 龍神咸恭敬

一切衆生類 無不宗奉者 又聞成菩提 唯佛當證知

我闡大乘教 度脫苦衆生.

 

時 舍利弗語龍女言. 汝謂不久 得無上道 是事難信. 所以者何? 女身垢穢 非是法器 云何能得無上菩提? 佛道懸曠 經無量劫 勤苦積行 具修諸度然後乃成. 又女人身 猶有五障 一者 不得作梵天王 二者帝釋 三者魔王 四者轉輪聖王 五者佛身. 云何女身 速得成佛?

 

爾時 龍女有一寶珠 價直三千大千世界 持以上佛 佛卽受之. 龍女謂智積菩薩 尊者舍利弗言, 我獻寶珠 世尊納受. 是事疾不? 答言 甚疾. 女言 以汝神力 觀我成佛 復速於此. 當時衆會皆見 龍女忽然之閒變成男子 具菩薩行 卽往南方無垢世界 坐寶蓮華 成等正覺. 三十二相 八十種好 普爲十方一切衆生 演說妙法.

 

爾時 娑婆世界菩薩 聲聞 天 龍 八部人與非人 皆遙見彼龍女成佛 普爲時會人天說法 心大歡喜 悉遙敬禮. 無量衆生 聞法解悟 得不退轉. 無量衆生 得受道記. 無垢世界六反震動 娑婆世界三千衆生 住不退地三千衆生 發菩提心而得受記. 智積菩薩及舍利弗 一切衆會 默然信受.

 

 

권지품(勸持品) 第十三

1. 약왕보살(藥王菩薩)의 수지 발원

爾時, 藥王菩薩摩訶薩 及大樂說菩薩摩訶薩 與二萬菩薩眷屬俱 皆於佛前 作是誓言. 唯願, 世尊! 不以爲慮. 我等於佛滅後 當奉持讀誦說此經典. 後惡世衆生 善根轉少 多增上慢 貪利供養 增不善根 遠離解脫 雖難可教化 我等當 起大忍力 讀誦此經 持說書寫 種種供養 不惜身命.

 

2. 오백 아라한과 팔천 성문의 수지 발원

爾時 衆中五百阿羅漢 得受記者 白佛言. 世尊, 我等亦自誓願 於異國土 廣說此經. 復有學無學八千人得受記者 從座而起 合掌向佛 作是誓言. 世尊, 我等亦當於他國土 廣說此經. 所以者何? 是娑婆國中 人多弊惡 懷增上慢 功德淺薄 瞋濁謟曲 心不實故.

 

3. 비구니 대중의 수기 발원

爾時 佛姨母 摩訶波闍波提 比丘尼 與學無學比丘尼 六千人俱 從座而起 一心合掌 瞻仰尊顏 目不暫捨. 於時 世尊告憍曇彌, 何故憂色 而視如來? 汝心將無謂我不說汝名 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耶?

憍曇彌, 我先摠說一切聲聞 皆已授記. 今汝欲知記者 將來之世 當於六萬八千億諸佛法中 爲大法師 及六千學無學比丘尼 俱爲法師. 汝如是漸漸具菩薩道 當得作佛 號一切衆生喜見如來 應供 正遍知 明行足 善逝 世閒解 無上士 調御丈夫 天人師 佛世尊. 憍曇彌, 是一切衆生喜見佛 及六千菩薩 轉次授記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4. 야수다라 비구니의 수기

爾時 羅睺羅母 耶輸陁羅比丘尼 作是念. 世尊於授記中 獨不說我名. 佛告耶輸陁羅, 汝於來世 百千萬億諸佛法中 修菩薩行 爲大法師 漸具佛道 於善國中 當得作佛 號具足千萬光相如來 應供 正遍知 明行足 善逝 世閒解 無上士 調御丈夫 天人師 佛世尊. 佛壽無量阿僧祇劫.

 

5. 비구니들의 기쁨과 서원

爾時 摩訶波闍波提比丘尼 及耶輸陁羅比丘尼 幷其眷屬 皆大歡喜 得未曾有 卽於佛前 而說偈言.

世尊導師 安隱天人 我等聞記 心安具足.

 

諸比丘尼 說是偈已 白佛言. 世尊! 我等亦能 於他方國土 廣宣此經.

 

6. 법화경을 위한 팔십만억 보살들의 발원

爾時 世尊視八十萬億那由他諸菩薩摩訶薩. 是諸菩薩 皆是阿惟越致 轉不退法輪 得諸陁羅尼 卽從座起 至於佛前 一心合掌 而作是念. 若世尊告勅我等 持說此經者 當如佛教 廣宣斯法. 復作是念, 佛今嘿然 不見告勅 我當云何?

時 諸菩薩敬順佛意 幷欲自滿本願 便於佛前 作師子吼 而發誓言. 世尊! 我等於如來滅後 周旋往返十方世界 能令衆生 書寫此經 受持讀誦 解說其義 如法修行 正憶念. 皆是佛之威力 唯願世尊, 在於他方 遙見守護.

 

7. 인욕의 옷을 입고 경을 설하리라.

卽時 諸菩薩俱同發聲 而說偈言.

唯願不爲慮 於佛滅度後 恐怖惡世中 我等當廣說

有諸無智人 惡口罵詈等 及加刀杖者 我等皆當忍

惡世中比丘 邪智心諂曲 未得謂爲得 我慢心充滿.

 

或有阿練若 納衣在空閑 自謂行眞道 輕賤人閒者

貪著利養故 與白衣說法 爲世所恭敬 如六通羅漢

是人懷惡心 常念世俗事 假名阿練若 好出我等過

而作如是言 此諸比丘等 爲貪利養故 說外道論議

自作此經典 誑惑世閒人 爲求名聞故 分別於是經

常在大衆中 欲毀我等故 向國王大臣 婆羅門居士

及餘比丘衆 誹謗說我惡 謂是邪見人 說外道論議

 

8. 인욕의 옷을 입는 이유

我等敬佛故 悉忍是諸惡 爲斯所輕言 汝等皆是佛

如此輕慢言 皆當忍受之 濁劫惡世中 多有諸恐怖

惡鬼入其身 罵詈毀辱我 我等敬信佛 當著忍辱鎧

爲說是經故 忍此諸難事 我不愛身命 但惜無上道

我等於來世 護持佛所囑 世尊自當知 濁世惡比丘

不知佛方便 隨宜所說法 惡口而顰蹙 數數見擯出

遠離於塔寺 如是等衆惡 念佛告勅故 皆當忍是事.

 

9. 우리는 세존(世尊)의 사자(使者)

諸聚落城邑 其有求法者 我皆到其所 說佛所囑法

我是世尊使 處衆無所畏 我當善說法 願佛安隱住

我於世尊前 諸來十方佛 發如是誓言 佛自知我心.

 

 

妙法蓮華經 卷第三

 

약초유품(藥草喩品) 第五

1. 여래는 일체의 지혜를 설한다.

爾時 世尊告摩訶迦葉 及諸大弟子. 善哉 善哉! 迦葉, 善說如來眞實功德 誠如所言. 如來復有無量無邊阿僧祇功德 汝等若於無量億劫 說不能盡.

 

迦葉, 當知如來是諸法之王 若有所說 皆不虛也. 於一切法 以智方便 而演說之 其所說法 皆悉到於一切智地. 如來觀知一切諸法之所歸趣 亦知一切衆生 深心所行 通達無礙. 又於諸法究盡明了 示諸衆生 一切智慧.

 

2. 약초의 비유

迦葉, 譬如三千大千世界 山川谿谷 土地所生卉木 叢林及諸藥草 種類若干名色各異. 密雲彌布 遍覆三千大千世界 一時等澍 其澤普洽 卉木叢林及諸藥草 小根 小莖 小枝 小葉 中根 中莖 中枝 中葉 大根 大莖 大枝 大葉 諸樹大小 隨上中下 各有所受. 一雲所雨 稱其種性 而得生長 華菓敷實. 雖一地所生 一雨所潤 而諸草木 各有差別.

 

3. 비유에서 법을 밝히다.

迦葉, 當知如來亦復如是 出現於世 如大雲起 以大音聲 普遍世界天人 阿修羅 如彼大雲 遍覆三千大千國土. 於大衆中 而唱是言, 我是如來 應供 正遍知 明行足 善逝 世間解 無上士 調御丈夫 天人師 佛世尊 未度者令度 未解者令解 未安者令安 未涅槃者令得涅槃. 今世後世如實知之. 我是一切知者 一切見者 知道者 開道者 說道者. 汝等天人 阿修羅衆 皆應到此 爲聽法故. 爾時 無數千萬億種衆生 來至佛所而聽法.

如來于時 觀是衆生 諸根利鈍 精進懈怠 隨其所堪 而爲說法種種無量 皆令歡喜 快得善利. 是諸衆生聞是法已 現世安隱 後生善處 以道受樂 亦得聞法 旣聞法已 離諸障礙 於諸法中 任力所能 漸得入道. 如彼大雲 雨於一切 卉木 叢林及諸藥草 如其種性 具足蒙潤 各得生長.

 

如來說法 一相一味 所謂解脫相, 離相, 滅相 究竟至於一切種智. 其有衆生 聞如來法 若持讀誦 如說修行 所得功德 不自覺知. 所以者何? 唯有如來 知此衆生 種相體性. 念何事 思何事 修何事? 云何念 云何思 云何修? 以何法念 以何法思 以何法修 以何法 得何法? 衆生住於種種之地 唯有如來如實見之 明了無礙. 如彼卉木 叢林諸藥草等 而不自知 上中下性.

如來知是一相一味之法 所謂解脫相, 離相, 滅相, 究竟涅槃 常寂滅相 終歸於空. 佛知是已 觀衆生心欲 而將護之 是故不卽爲說一切種智. 汝等迦葉, 甚爲希有 能知如來 隨宜說法 能信能受. 所以者何? 諸佛世尊 隨宜說法 難解難知.

 

4. 게송으로 거듭 설하다.

爾時 世尊欲重宣此義 而說偈言.

破有法王 出現世間 隨衆生欲 種種說法

如來尊重 智慧深遠 久默斯要 不務速說

有智若聞 則能信解 無智疑悔 則爲永失

是故迦葉 隨力爲說 以種種緣 令得正見.

 

迦葉當知 譬如大雲 起於世間 遍覆一切

慧雲含潤 電光晃曜 雷聲遠震 令衆悅豫

日光掩蔽 地上淸涼 靉靆垂布 如可承攬

其雨普等 四方俱下 流澍無量 率土充洽

山川險谷 幽邃所生 卉木藥草 大小諸樹

百穀苗稼 甘蔗蒲萄 雨之所潤 無不豐足

乾地普洽 藥木竝茂 其雲所出 一味之水

草木叢林 隨分受潤 一切諸樹 上中下等

稱其大小 各得生長 根莖枝葉 花菓光色

一雨所及 皆得鮮澤 如其體相 性分大小

所潤是一 而各滋茂.

 

佛亦如是 出現於世 譬如大雲 普覆一切

旣出于世 爲諸衆生 分別演說 諸法之實

大聖世尊 於諸天人 一切衆中 而宣是言

我爲如來 兩足之尊 出于世間 猶如大雲

充潤一切 枯槁衆生 皆令離苦 得安隱樂

世間之樂 及涅槃樂 諸天人衆 一心善聽

皆應到此 覲無上尊 我爲世尊 旡能及者

安隱衆生 故現於世 爲大衆說 甘露淨法

其法一味 解脫涅槃 以一妙音 演暢斯義

常爲大乘 而作因緣.

 

我觀一切 普皆平等 無有彼此 愛憎之心

我無貪著 亦無限礙 恒爲一切 平等說法

如爲一人 衆多亦然 常演說法 曾無他事

去來坐立 終不疲厭 充足世閒 如雨普潤.

 

貴賤上下 持戒毀戒 威儀具足 及不具足

正見邪見 利根鈍根 等雨法雨 而無懈倦.

 

一切衆生 聞我法者 隨力所受 住於諸地

或處人天 轉輪聖王 釋梵諸王 是小藥草

知無漏法 能得涅槃 起六神通 及得三明

獨處山林 常行禪定 得緣覺證 是中藥草

求世尊處 我當作佛 行精進定 是上藥草

又諸佛子 專心佛道 常行慈悲 自知作佛

決定無疑 是名小樹 安住神通 轉不退輪

度無量億 百千衆生 如是菩薩 名爲大樹

佛平等說 如一味雨 隨衆生性 所受不同

如彼草木 所稟各異 佛以此喩 方便開示

種種言辭 演說一法 於佛智慧 如海一渧.

 

我雨法雨 充滿世間 一味之法 隨力修行

如彼叢林 藥草諸樹 隨其大小 漸增茂好

諸佛之法 常以一味 令諸世閒 普得具足

漸次修行 皆得道果 聲聞緣覺 處於山林

住最後身 聞法得果 是名藥草 各得增長

若諸菩薩 智慧堅固 了達三界 求最上乘

是名小樹 而得增長 復有住禪 得神通力

聞諸法空 心大歡喜 放無數光 度諸衆生

是名大樹 而得增長.

 

如是迦葉 佛所說法 譬如大雲 以一味雨

潤於人華 各得成實 迦葉當知 以諸因緣

種種譬喩 開示佛道 是我方便 諸佛亦然

今爲汝等 說最實事 諸聲聞衆 皆非滅度

汝等所行 是菩薩道 漸漸修學 悉當成佛.

 

 

수기품(授記品) 第六

1. 마하가섭 존자의 수기

爾時 世尊說是偈已 告諸大衆唱如是言. 我此弟子摩訶迦葉 於未來世 當得奉覲三百萬億諸佛世尊 供養恭敬 尊重讚歎 廣宣諸佛無量大法 於最後身 得成爲佛. 名曰光明如來 應供 正遍知 明行足 善逝 世閒解 無上士 調御丈夫 天人師 佛 世尊. 國名光德 劫名大莊嚴.

佛壽十二小劫 正法住世二十小劫 像法亦住二十小劫. 國界嚴飾 無諸穢惡 瓦礫荊棘 便利不淨. 其土平正 無有高下 坑坎堆阜. 琉璃爲地 寶樹行列 黃金爲繩 以界道側 散諸寶華 周遍淸淨. 其國菩薩無量千億 諸聲聞衆 亦復無數 無有魔事 雖有魔及魔民 皆護佛法.

 

2. 게송으로 거듭 설하다.

爾時 世尊欲重宣此義 而說偈言.

告諸比丘 我以佛眼 見是迦葉 於未來世

過無數劫 當得作佛 而於來世 供養奉覲

三百萬億 諸佛世尊 爲佛智慧 淨修梵行

供養最上 二足尊已 修習一切 無上之慧

於最後身 得成爲佛 其土淸淨 琉璃爲地

多諸寶樹 行列道側 金繩界道 見者歡喜

常出好香 散衆名華 種種奇妙 以爲莊嚴

其地平正 無有丘坑 諸菩薩衆 不可稱計

其心調柔 逮大神通 奉持諸佛 大乘經典

諸聲聞衆 無漏後身 法王之子 亦不可計

乃以天眼 不能數知 其佛當壽 十二小劫

正法住世 二十小劫 像法亦住 二十小劫

光明世尊 其事如是.

 

3. 목건련, 수보리, 마하가전연이 수기를 청하다.

爾時 大目犍連 須菩提 摩訶迦栴延等 皆悉悚慄 一心合掌 瞻仰尊顏 目不蹔捨 卽共同聲 而說偈言.

大雄猛世尊 諸釋之法王 哀愍我等故 而賜佛音聲

若知我深心 見爲授記者 如以甘露灑 除熱得淸涼

如從飢國來 忽遇大王膳 心猶懷疑懼 未敢卽便食

若復得王教 然後乃敢食 我等亦如是 每惟小乘過

不知當云何 得佛無上慧 雖聞佛音聲 言我等作佛

心尚懷憂懼 如未敢便食 若蒙佛授記 爾乃快安樂

大雄猛世尊 常欲安世閒 願賜我等記 如飢須教食.

 

4. 수보리 존자의 수기

爾時 世尊知諸大弟子心之所念 告諸比丘. 是須菩提 於當來世 奉覲三百萬億那由他佛 供養恭敬 尊重讚歎 常修梵行 具菩薩道 於最後身 得成爲佛. 號曰名相如來 應供 正遍知 明行足 善逝 世閒解 無上士 調御丈夫 天人師 佛 世尊. 劫名有寶 國名寶生. 其土平正 頗梨爲地 寶樹莊嚴 無諸丘坑 沙礫 荊棘 便利之穢 寶華覆地 周遍淸淨. 其土人民 皆處寶臺珍妙樓閣. 聲聞弟子 無量無邊筭數譬喩 所不能知. 諸菩薩衆 無數千萬億那由他. 佛壽十二小劫 正法住世二十小劫 像法亦住二十小劫. 其佛常處虛空 爲衆說法 度脫無量菩薩 及聲聞衆.

 

5. 게송으로 거듭 설하다.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 而說偈言.

諸比丘衆 今告汝等 皆當一心 聽我所說

我大弟子 須菩提者 當得作佛 號曰名相

當供無數 萬億諸佛 隨佛所行 漸具大道

最後身得 三十二相 端正姝妙 猶如寶山

其佛國土 嚴淨第一 衆生見者 無不愛樂

佛於其中 度無量衆 其佛法中 多諸菩薩

皆悉利根 轉不退輪 彼國常以 菩薩莊嚴
諸聲聞衆 不可稱數 皆得三明 具六神通

住八解脫 有大威德 其佛說法 現於無量

神通變化 不可思議 諸天人民 數如恒沙

皆共合掌 聽受佛語 其佛當壽 十二小劫

正法住世 二十小劫 像法亦住 二十小劫

 

6. 마하가전연 존자의 수기

爾時 世尊復告諸比丘衆. 我今語汝, 是大迦旃延 於當來世 以諸供具 供養奉事八千億佛 恭敬尊重. 諸佛滅後 各起塔廟 高千由旬 縱廣正等 五百由旬. 皆以金銀 琉璃 車璖 馬瑙 眞珠 玟瑰 七寶合成. 衆華 瓔珞 塗香 末香 燒香 繒蓋 幢幡 供養塔廟.

過是已後 當復供養二萬億佛 亦復如是. 供養是諸佛已 具菩薩道 當得作佛. 號曰閻浮那提金光如來 應供 正遍知 明行足 善逝 世閒解 無上士 調御丈夫 天人師 佛 世尊. 其土平正 頗梨爲地 寶樹莊嚴 黃金爲繩 以界道側 妙華覆地 周遍淸淨 見者歡喜. 無四惡道 地獄餓鬼 畜生 阿修羅道. 多有天人 諸聲聞衆 及諸菩薩 無量萬億莊嚴其國. 佛壽十二小劫 正法住世二十小劫 像法亦住二十小劫.

 

7. 게송으로 거듭 설하다.

爾時 世尊欲重宣此義 而說偈言.

諸比丘衆 皆一心聽 如我所說 眞實無異

是迦栴延 當以種種 妙好供具 供養諸佛

諸佛滅後 起七寶塔 亦以華香 供養舍利

其最後身 得佛智慧 成等正覺 國土淸淨

度脫無量 萬億衆生 皆爲十方 之所供養

佛之光明 無能勝者 其佛號曰 閻浮金光

菩薩聲聞 斷一切有 無量無數 莊嚴其國

 

 

8. 마하목건련 존자의 수기

爾時 世尊復告大衆. 我今語汝 是大目犍連 當以種種供具 供養八千諸佛 恭敬尊重. 諸佛滅後 各起塔廟 高千由旬 縱廣正等 五百由旬 皆以金銀 琉璃 車璖 馬瑙 眞珠 玫瑰 七寶合成 衆華 瓔珞 塗香 末香 燒香 繒蓋 幢幡 以用供養.

過是已後 當復供養二百萬億諸佛 亦復如是 當得成佛. 號曰 多摩羅跋 栴檀香如來 應供 正遍知 明行足 善逝 世閒解 無上士 調御丈夫 天人師 佛 世尊. 劫名喜滿 國名意樂. 其土平正 頗梨爲地 寶樹莊嚴 散眞珠華 周遍淸淨 見者歡喜. 多諸天人 菩薩 聲聞其數無量. 佛壽二十四小劫 正法住世四十小劫 像法亦住四十小劫.

 

9. 게송으로 거듭 설하다.

爾時 世尊欲重宣此義 而說偈言.

我此弟子 大目犍連 捨是身已 得見八千

二百萬億 諸佛世尊 爲佛道故 供養恭敬

於諸佛所 常修梵行 於無量劫 奉持佛法

諸佛滅後 起七寶塔 長表金剎 華香伎樂

而以供養 諸佛塔廟 漸漸具足 菩薩道已

於意樂國 而得作佛 號多摩羅 栴檀之香

其佛壽命 二十四劫 常爲天人 演說佛道

聲聞無量 如恒河沙 三明六通 有大威德

菩薩無數 志固精進 於佛智慧 皆不退轉

佛滅度後 正法當住 四十小劫 像法亦爾.

 

我諸弟子 威德具足 其數五百 皆當授記

於未來世 咸得成佛 我及汝等 宿世因緣

吾今當說 汝等善聽.

 

 

화성유품(化城喩品) 第七

1. 대통지승불의 멸도

佛告諸比丘, 乃往過去無量無邊不可思議 阿僧祇劫 爾時 有佛名大通智勝如來 應供 正遍知 明行足 善逝 世閒解 無上士 調御丈夫 天人師 佛世尊. 其國名好成 劫名大相. 諸比丘, 彼佛滅度已來 甚大久遠. 譬如三千大千世界 所有地種 假使有人 磨以爲墨 過於東方千國土 乃下一點大如微塵 又過千國土 復下一點 如是展轉盡地種墨 於汝等意云何? 是諸國土 若算師 若算師弟子 能得邊際 知其數不? 不也, 世尊!

諸比丘, 是人所經國土 若點不點 盡末爲塵 一塵一劫 彼佛滅度已來 復過是數 無量無邊百千萬億阿僧祇劫. 我以如來知見力故 觀彼久遠 猶若今日.

 

2. 게송으로 거듭 설하다.

爾時 世尊欲重宣此義 而說偈言.

我念過去世 無量無邊劫 有佛兩足尊 名大通智勝

如人以力磨 三千大千土 盡此諸地種 皆悉以爲墨

過於千國土 乃下一塵點 如是展轉點 盡此諸塵墨

如是諸國土 點與不點等 復盡末爲塵 一塵爲一劫

此諸微塵數 其劫復過是 彼佛滅度來 如是無量劫

如來無礙智 知彼佛滅度 及聲聞菩薩 如見今滅度

諸比丘當知 佛智淨微妙 無漏無所礙 通達無量劫.

 

3. 대통지승불의 수명과 성불인연

佛告諸比丘, 大通智勝佛壽 五百四十萬億那由他劫. 其佛本坐道場 破魔軍已 垂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而諸佛法 不現在前 如是一小劫 乃至十小劫 結加趺坐 身心不動 而諸佛法 猶不在前.

爾時 忉利諸天先爲彼佛 於菩提樹下 敷師子座 高一由旬. 佛於此座 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適坐此座 時 諸梵天王 雨衆天華 面百由旬. 香風時來 吹去萎華 更雨新者 如是不絕滿十小劫 供養於佛 乃至滅度 常雨此華. 四王諸天 爲供養佛 常擊天鼓 其餘諸天作天伎樂 滿十小劫 至于滅度 亦復如是. 諸比丘, 大通智勝佛 過十小劫 諸佛之法 乃現在前 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其佛未出家時 有十六子. 其第一者 名曰智積. 諸子各有種種珍異玩好之具. 聞父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皆捨所珍 往詣佛所 諸母涕泣 而隨送之. 其祖轉輪聖王 與一百大臣 及餘百千萬億人民 皆共圍繞 隨至道場. 咸欲親近大通智勝如來 供養恭敬 尊重讚歎.

 

到已頭面禮足 繞佛畢已 一心合掌 瞻仰世尊 以偈頌曰.

大威德世尊 爲度衆生故 於無量億劫 爾乃得成佛

諸願已具足 善哉吉無上 世尊甚希有 一坐十小劫

身體及手足 靜然安不動 其心常惔怕 未曾有散亂

究竟永寂滅 安住無漏法 今者見世尊 安隱成佛道

我等得善利 稱慶大歡喜 衆生常苦惱 盲瞑無導師

不識苦盡道 不知求解脫 長夜增惡趣 減損諸天衆

從冥入於冥 永不聞佛名 今佛得最上 安隱無漏道

我等及天人 爲得最大利 是故咸稽首 歸命無上尊.

 

爾時 十六王子 偈讚佛已 勸請世尊轉於法輪 咸作是言. 世尊說法 多所安隱 憐愍饒益諸天人民 重說偈言.

世雄無等倫 百福自莊嚴 得無上智慧 願爲世間說

度脫於我等 及諸衆生類 爲分別顯示 令得是智慧

若我等得佛 衆生亦復然 世尊知衆生 深心之所念

亦知所行道 又知智慧力 欲樂及修福 宿命所行業

世尊悉知已 當轉無上輪.

 

佛告諸比丘. 大通智勝佛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 十方各五百萬億諸佛世界 六種震動 其國中間 幽冥之處 日月威光所不能照 而皆大明 其中衆生 各得相見 咸作是言. 此中云何 忽生衆生? 又其國界諸天宮殿 乃至梵宮 六種震動 大光普照遍滿世界 勝諸天光.

 

爾時 東方五百萬億 諸國土中 梵天宮殿 光明照曜倍於常明. 諸梵天王 各作是念, 今者宮殿 光明昔所未有 以何因緣 而現此相? 是時 諸梵天王 卽各相詣 共議此事. 時 彼衆中 有一大梵天王 名救一切. 爲諸梵衆 而說偈言.

我等諸宮殿 光明昔未有 此是何因緣 宜各共求之.

爲大德天生 爲佛出世閒 而此大光明 遍照於十方.

 

爾時 五百萬億國土 諸梵天王 與宮殿俱 各以衣裓盛諸天華 共詣西方 推尋是相. 見大通智勝如來 處于道場菩提樹下 坐師子座 諸天 龍王 乾闥婆 緊那羅 摩睺羅伽 人非人等 恭敬圍繞 及見十六王子請佛轉法輪. 卽時 諸梵天王頭面禮佛 繞百千帀 卽以天華 而散佛上. 其所散華 如須彌山 幷以供養佛菩提樹 其菩提樹 高十由旬. 華供養已 各以宮殿奉上彼佛 而作是言. 唯見哀愍 饒益我等 所獻宮殿 願垂納受.

 

時諸梵天王 卽於佛前 一心同聲 以偈頌曰.

世尊甚希有 難可得値遇 具無量功德 能救護一切

天人之大師 哀愍於世閒 十方諸衆生 普皆蒙饒益

我等所從來 五百萬億國 捨深禪定樂 爲供養佛故

我等先世福 宮殿甚嚴飾 今以奉世尊 唯願哀納受.

 

爾時 諸梵天王 偈讚佛已 各作是言. 唯願世尊 轉於法輪 度脫衆生 開涅槃道.

 

時 諸梵天王 一心同聲 而說偈言.

世雄兩足尊 唯願演說法

以大慈悲力 度苦惱衆生

 

爾時 大通智勝如來 默然許之.

 

又諸比丘, 東南方五百萬億國土 諸大梵王 各自見宮殿光明照曜 昔所未有 歡喜踊躍 生希有心 卽各相詣 共議此事. 時彼衆中 有一大梵天王 名曰大悲 爲諸梵衆 而說偈言.

是事何因緣 而現如此相 我等諸宮殿 光明昔未有

爲大德天生 爲佛出世閒 未曾見此相 當共一心求

過千萬億土 尋光共推之 多是佛出世 度脫苦衆生.

 

爾時 五百萬億諸梵天王 與宮殿俱 各以衣裓盛諸天華 共詣西北方推尋是相. 見大通智勝如來處于道場 菩提樹下 坐師子座 諸天 龍王 乾闥婆 緊那羅 摩睺羅伽 人非人等 恭敬圍繞 及見十六王子 請佛轉法輪. 時 諸梵天王 頭面禮佛 繞百千帀 卽以天華 而散佛上 所散之華 如須彌山 幷以供養佛菩提樹. 華供養已 各以宮殿 奉上彼佛 而作是言. 唯見哀愍 饒益我等 所獻宮殿 願垂納受.

 

爾時 諸梵天王 卽於佛前 一心同聲 以偈頌曰

聖主天中王 迦陵頻伽聲 哀愍衆生者 我等今敬禮

世尊甚希有 久遠乃一現 一百八十劫 空過無有佛

三惡道充滿 諸天衆減少 今佛出於世 爲衆生作眼

世閒所歸趣 救護於一切 爲衆生之父 哀愍饒益者

我等宿福慶 今得値世尊.

 

爾時 諸梵天王 偈讚佛已 各作是言. 唯願世尊 哀愍一切 轉於法輪 度脫衆生.

 

時 諸梵天王 一心同聲 而說偈言

大聖轉法輪 顯示諸法相 度苦惱衆生 令得大歡喜

衆生聞此法 得道若生天 諸惡道減少 忍善者增益.

 

爾時 大通智勝如來 默然許之.

 

又諸比丘, 南方五百萬億國土 諸大梵王 各自見宮殿光明照曜 昔所未有 歡喜踊躍 生希有心 卽各相詣 共議此事. 以何因緣 我等宮殿 有此光曜?

 

時 彼衆中 有一大梵天王 名曰妙法. 爲諸梵衆 而說偈言.

我等諸宮殿 光明甚威曜 此非無因緣 是相宜求之

過於百千劫 未曾見是相 爲大德天生 爲佛出世閒.

 

爾時 五百萬億諸梵天王 與宮殿俱 各以衣裓盛諸天華 共詣北方推尋是相. 見大通智勝如來處于道場菩提樹下 坐師子座 諸天 龍王 乾闥婆 緊那羅 摩睺羅伽 人非人等 恭敬圍繞 及見十六王子請佛轉法輪. 時 諸梵天王 頭面禮佛 繞百千帀 卽以天華 而散佛上 所散之華 如須彌山 幷以供養佛菩提樹. 華供養已 各以宮殿 奉上彼佛 而作是言. 唯見哀愍 饒益我等 所獻宮殿 願垂納受.

 

爾時 諸梵天王 卽於佛前 一心同聲 以偈頌曰

世尊甚難見 破諸煩惱者 過百三十劫 今乃得一見

諸飢渴衆生 以法雨充滿 昔所未曾見 無量智慧者

如優曇鉢花 今日乃値遇 我等諸宮殿 蒙光故嚴飾

世尊大慈悲 唯願垂納受.

 

爾時 諸梵天王 偈讚佛已 各作是言. 唯願世尊 轉於法輪 令一切世閒 諸天, , , 沙門, 婆羅門 皆獲安隱 而得度脫.

 

時 諸梵天王 一心同聲 以偈頌曰.

唯願天人尊 轉無上法輪 擊于大法鼓 而吹大法螺

普雨大法雨 度無量衆生 我等咸歸請 當演深遠音.

 

爾時 大通智勝如來 默然許之. 西南方乃至下方 亦復如是.

 

爾時 上方五百萬億國土 諸大梵王 皆悉自睹所止宮殿 光明威曜 昔所未有 歡喜踊躍 生希有心 卽各相詣共議此事. 以何因緣 我等宮殿 有斯光明?

 

時 彼衆中 有一大梵天王 名曰尸棄 爲諸梵衆 而說偈言.

今以何因緣 我等諸宮殿 威德光明曜 嚴飾未曾有

如是之妙相 昔所未聞見 爲大德天生 爲佛出世閒.

 

爾時 五百萬億諸梵天王 與宮殿俱 各以衣裓盛諸天華 共詣下方 推尋是相. 見大通智勝如來 處于道場菩提樹下 坐師子座 諸天 龍王 乾闥婆 緊那羅 摩睺羅伽 人非人等 恭敬圍繞 及見十六王子 請佛轉法輪. 時 諸梵天王 頭面禮佛 繞百千帀 卽以天華 而散佛上 所散之花 如須彌山 幷以供養 佛菩提樹. 花供養已 各以宮殿奉上彼佛 而作是言. 唯見哀愍 饒益我等 所獻宮殿 願垂納受.

 

時 諸梵天王 卽於佛前 一心同聲 以偈頌曰.

善哉見諸佛 救世之聖尊 能於三界獄 勉出諸衆生

普智天人尊 哀愍群萌類 能開甘露門 廣度於一切

於昔無量劫 空過無有佛 世尊未出時 十方常暗冥

三惡道增長 阿修羅亦盛 諸天衆轉減 死多墮惡道

不從佛聞法 常行不善事 色力及智慧 斯等皆減少

罪業因緣故 失樂及樂想 住於邪見法 不識善儀則

不蒙佛所化 常墮於惡道 佛爲世閒眼 久遠時乃出

哀愍諸衆生 故現於世閒 超出成正覺 我等甚欣慶

及餘一切衆 喜歎未曾有 我等諸宮殿 蒙光故嚴飾

今以奉世尊 唯垂哀納受 願以此功德 普及於一切

我等與衆生 皆共成佛道.

 

爾時 五百萬億諸梵天王 偈讚佛已 各白佛言. 唯願世尊 轉於法輪 多所安隱 多所度脫.

 

時 諸梵天王 而說偈言

世尊轉法輪 擊甘露法鼓 度苦惱衆生 開示涅槃道

唯願受我請 以大微妙音 哀愍而敷演 無量劫習法.

 

爾時 大通智勝如來 受十方諸梵天王 及十六王子請, 卽時三轉十二行法輪. 若沙門 婆羅門 若天 魔 梵及餘世閒 所不能轉. 謂是苦, 是苦集, 是苦滅, 是苦滅道 及廣說十二因緣法. 無明緣行 行緣識 識緣名色 名色緣六入 六入緣觸 觸緣受 受緣愛 愛緣取 取緣有 有緣生 生緣老死憂悲苦惱. 無明滅則行滅 行滅則識滅 識滅則名色滅 名色滅則六入滅 六入滅則觸滅 觸滅則受滅 受滅則愛滅 愛滅則取滅 取滅則有滅 有滅則生滅 生滅則老死憂悲苦惱滅.

佛於天人大衆之中 說是法時, 六百萬億那由他人 以不受一切法故 而於諸漏 心得解脫 皆得深妙禪定 三明 六通 具八解脫. 第二 第三 第四說法時 千萬億恒河沙那由他等衆生 亦以不受一切法故 而於諸漏 心得解脫. 從是已後 諸聲聞衆 無量無邊 不可稱數.

 

爾時 十六王子 皆以童子出家 而爲沙彌. 諸根通利 智慧明了 已曾供養百千萬億諸佛 淨修梵行 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俱白佛言. 世尊, 是諸無量千萬億大德聲聞 皆已成就. 世尊 亦當爲我等 說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 我等聞已 皆共修學. 世尊, 我等志願如來知見 深心所念 佛自證知. 爾時 轉輪聖王所將衆中 八萬億人 見十六王子出家 亦求出家 王卽聽許.

 

爾時 彼佛受沙彌請 過二萬劫已 乃於四衆之中 說是大乘經 名妙法蓮華. 教菩薩法 佛所護念. 說是經已 十六沙彌 爲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 皆共受持 諷誦通利. 說是經時 十六菩薩沙彌 皆悉信受 聲聞衆中 亦有信解. 其餘衆生 千萬億種 皆生疑惑. 佛說是經於八千劫 未曾休廢. 說此經已 卽入靜室 住於禪定八萬四千劫.

 

是時 十六菩薩沙彌 知佛入室 寂然禪定 各昇法座 亦於八萬四千劫 爲四部衆 廣說分別妙法華經. 一一皆度 六百萬億那由他恒河沙等衆生 示教利喜 令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大通智勝佛 過八萬四千劫已 從三昧起 往詣法座 安詳而坐 普告大衆.

是十六菩薩沙彌 甚爲希有 諸根通利 智慧明了 已曾供養無量千萬億數諸佛 於諸佛所 常修梵行 受持佛智 開示衆生 令入其中. 汝等皆當 數數親近 而供養之. 所以者何? 若聲聞辟支佛及諸菩薩 能信是十六菩薩所說經法 受持不毀者 是人皆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如來之慧.

 

佛告諸比丘. 是十六菩薩 常樂說是妙法蓮華經. 一一菩薩所化 六百萬億那由他恒河沙等衆生 世世所生與菩薩俱 從其聞法 悉皆信解. 以此因緣 得値四百萬億諸佛世尊 于今不盡.

 

諸比丘, 我今語汝. 彼佛弟子十六沙彌 今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於十方國土 現在說法 有無量百千萬億菩薩 聲聞 以爲眷屬. 其二沙彌 東方作佛. 一名阿閦 在歡喜國. 二名須彌頂. 東南方二佛 一名師子音 二名師子相. 南方二佛 一名虛空住 二名常滅. 西南方二佛 一名帝相 二名梵相. 西方二佛 一名阿彌陁 二名度一切世閒苦惱. 西北方二佛 一名多摩羅跋栴檀香神通 二名須彌相. 北方二佛 一名雲自在 二名雲自在王. 東北方佛 名壞一切世閒怖畏. 第十六 我釋迦牟尼佛 於娑婆國土 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諸比丘, 我等爲沙彌時 各各教化 無量百千萬億恒河沙等衆生 從我聞法 爲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此諸衆生于今 有住聲聞地者 我常教化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是諸人等 應以是法 漸入佛道. 所以者何? 如來智慧 難信難解.

爾時 所化無量恒河沙等衆生者 汝等諸比丘 及我滅度後 未來世中 聲聞弟子是也. 我滅度後 復有弟子 不聞是經 不知不覺菩薩所行 自於所得功德 生滅度想 當入涅槃 我於餘國作佛 更有異名. 是人雖生滅度之想 入於涅槃 而於彼土 求佛智慧 得聞是經. 唯以佛乘 而得滅度 更無餘乘. 除諸如來 方便說法.

 

諸比丘, 若如來自知涅槃時到 衆又淸淨 信解堅固 了達空法 深入禪定 便集諸菩薩 及聲聞衆 爲說是經. 世閒無有二乘 而得滅度 唯一佛乘 得滅度耳. 比丘, 當知 如來方便 深入衆生之性 知其志樂小法 深著五欲 爲是等故 說於涅槃. 是人若聞 則便信受.

 

4. 변화의 성(化城)의 비유

譬如五百由旬 險難惡道 曠絕無人 怖畏之處 若有多衆 欲過此道 至珍寶處. 有一導師 聰慧明達 善知險道 通塞之相 將導衆人 欲過此難. 所將人衆中路懈退 白導師言. 我等疲極 而復怖畏 不能復進 前路猶遠 今欲退還.

導師多諸方便 而作是念. 此等可愍. 云何捨大珍寶 而欲退還? 作是念已 以方便力 於險道中 過三百由旬 化作一城 告衆人言. 汝等勿怖 莫得退還. 今此大城可於中止 隨意所作. 若入是城 快得安隱. 若能前至寶所 亦可得去. 是時 疲極之衆心大歡喜 歎未曾有. 我等今者 免斯惡道 快得安隱. 於是衆人前入化城 生已度想 生安隱想. 爾時 導師知此人衆 旣得止息 無復疲惓 卽滅化城 語衆人言. 汝等去來 寶處在近. 向者大城 我所化作 爲止息耳.

 

5. 비유에서 법을 밝히다.

諸比丘, 如來亦復如是. 今爲汝等 作大導師. 知諸生死煩惱惡道 險難長遠 應去應度, 若衆生但聞 一佛乘者 則不欲見佛 不欲親近, 便作是念 佛道長遠 久受懃苦 乃可得成.

佛知是心 怯弱下劣 以方便力 而於中道 爲止息故 說二涅槃. 若衆生住於二地 如來爾時 卽便爲說. 汝等所作未辦 汝所住地 近於佛慧 當觀察籌量. 所得涅槃 非眞實也 但是如來方便之力 於一佛乘 分別說三. 如彼導師 爲止息故 化作大城 旣知息已 而告之言, 寶處在近 此城非實 我化作耳.

 

6. 게송으로 거듭 설하다.

爾時 世尊欲重宣此義 而說偈言.

大通智勝佛 十劫坐道場 佛法不現前 不得成佛道

諸天神龍王 阿修羅衆等 常雨於天華 以供養彼佛

諸天擊天鼓 幷作衆伎樂 香風吹萎華 更雨新好者

過十小劫已 乃得成佛道 諸天及世人 心皆懷踊躍

彼佛十六子 皆與其眷屬 千萬億圍繞 俱行至佛所

頭面禮佛足 而請轉法輪 聖師子法雨 充我及一切

世尊甚難値 久遠時一現 爲覺悟群生 震動於一切.

 

東方諸世界 五百萬億國 梵宮殿光曜 昔所未曾有

諸梵見此相 尋來至佛所 散花以供養 幷奉上宮殿

請佛轉法輪 以偈而讚歎 佛知時未至 受請默然坐

三方及四維 上下亦復爾 散花奉宮殿 請佛轉法輪

世尊甚難値 願以大慈悲 廣開甘露門 轉無上法輪.

 

無量慧世尊 受彼衆人請 爲宣種種法 四諦十二緣

無明至老死 皆從生緣有 如是衆過患 汝等應當知

宣暢是法時 六百萬億姟 得盡諸苦際 皆成阿羅漢

第二說法時 千萬恒沙衆 於諸法不受 亦得阿羅漢

從是後得道 其數無有量 萬億劫算數 不能得其邊.

 

時十六王子 出家作沙彌 皆共請彼佛 演說大乘法

我等及營從 皆當成佛道 願得如世尊 慧眼第一淨

佛知童子心 宿世之所行 以無量因緣 種種諸譬喩

說六波羅蜜 及諸神通事 分別眞實法 菩薩所行道

說是法花經 如恒河沙偈 彼佛說經已 靜室入禪定

一心一處坐 八萬四千劫.

 

是諸沙彌等 知佛禪未出 爲無量億衆 說佛無上慧

各各坐法座 說是大乘經 於佛宴寂後 宣揚助法化

一一沙彌等 所度諸衆生 有六百萬億 恒河沙等衆

彼佛滅度後 是諸聞法者 在在諸佛土 常與師俱生.

 

是十六沙彌 具足行佛道 今現在十方 各得成正覺

爾時聞法者 各在諸佛所 其有住聲聞 漸教以佛道

我在十六數 曾亦爲汝說 是故以方便 引汝趣佛慧

以是本因緣 今說法華經 令汝入佛道 愼勿懷驚懼

 

譬如險惡道 迥絕多毒獸 又復無水草 人所怖畏處

無數千萬衆 欲過此險道 其路甚曠遠 經五百由旬

 

時有一導師 强識有智慧 明了心決定 在險濟衆難

衆人皆疲惓 而白導師言 我等今頓乏 於此欲退還

導師作是念 此輩甚可愍 如何欲退還 而失大珍寶

尋時思方便 當設神通力 化作大城郭 莊嚴諸舍宅

周帀有園林 渠流及浴池 重門高樓閣 男女皆充滿

卽作是化已 慰衆言勿懼 汝等入此城 各可隨所樂

諸人旣入城 心皆大歡喜 皆生安隱想 自謂已得度

導師知息已 集衆而告言 汝等當前進 此是化城耳

我見汝疲極 中路欲退還 故以方便力 㩲化[權化]作此城

汝等勤精進 當共至寶所.

 CBETA 權化로 되어 있다.

 

我亦復如是 爲一切導師 見諸求道者 中路而懈廢

不能度生死 煩惱諸險道 故以方便力 爲息說涅槃

言汝等苦滅 所作皆已辦 旣知到涅槃 皆得阿羅漢

爾乃集大衆 爲說眞實法 諸佛方便力 分別說三乘

唯有一佛乘 息處故說二 今爲汝說實 汝所得非滅

爲佛一切智 當發大精進 汝證一切智 十力等佛法

具三十二相 乃是眞實滅 諸佛之導師 爲息說涅槃

旣知是息已 引入於佛慧.

+ Recent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