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

釋「道」的十大特徵 道的特徵頗多,其中有十個主要方面,現分述於下:

一、虛無

虛無是大道的本體常態,一切形象世界都是從虛無中化生出來的,最後仍歸於虛無。 「實」、「有」只是大道在局部空間中暫時的變態。虛無者不受時間空間限制,實有者有形有 象,有始有終而不能常住。虛無者正以其虛無而蘊含有無限的生發可能性。道教經典中對道有 這樣的描述:「是有非有,是無非無,是色不色,真空不空。」「大道洞玄虛。」「虛無之妙 道。」本經內對道體的描述是:「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 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繩繩不可名,復歸於無物。是謂無狀之狀, 無物之象。是謂惚恍。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 其細也夫。」意即道雖大,它沒有具體的形象,若有具體的形象,那就把道說得細小了。

 

/165

二、自然

自然是大道運化萬物的過程。大道生化萬物,不假外力,自己如此,故謂自然。道是整個 世界,說它「大」,「其大無外」,說它「小」,「其小無內」,但總是一體,它就是它自己, 獨立無朋,「獨立而不改」。各種物質現象,都按一定的規律生生滅滅而發展。日中則昃,月 滿自虧,春生夏長,秋收冬藏,魚在水中游,獸在山中跑,鳥在空中飛。「民食芻豢,麋鹿食 薦,蝍蛆甘帶,鴟鴉耆鼠。」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心地動善機,結福果,動惡機,結禍果 等,均自然也,皆不可用自己的主觀意志發號施令改變和派使。

三、清靜

清靜者無中生有,靜中生動,故清靜者是大道的本性,是萬物的本始和歸宿,也是對修道 者的最高要求,故道教經典中往往見到「常清常靜」、「清靜真一,不二法門」、「真心清靜道 為宗」等對道性的命名。《莊子.天道》中說:「聖人之靜也,非曰靜也善,故靜也。萬物無 足以鐃心者,故靜也。水靜則明燭鬚眉,平中準,大匠取法焉。水靜猶明,而況精神。聖人之 心靜乎,天地之鑑也,萬物之鏡也!夫虛靜恬淡,寂漠無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故帝王 聖人休焉。」《文子纘義》中說:「天清地靜故能長久,聖人以清靜為治者法天地也,心清則 內合乎道,體靜則外同乎人,是以不出戶而化行。」以上均是對道清靜的本性的闡述。

 

/166

四、無為

無為是大道之性能,自然之功用,順物之性,附物之情,因任自然,依從着事物固有的規 律輔之以自然,而不是強作妄為之意。這和背理徇私,僥幸造次,故意作孽,節外生枝,妄 生事端的隨心所欲、任意所為截然不同。「無為」並不是一無所為或者無所作為,更不是消極 的、厭世的、不主張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的,而是大有作為,大有成功,誰也比不上的大為。 老子在本經中將此無為而有大為這一命旨曾多次講得很透澈,如:

二十四章「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

二十九章「天下神器,不可為也。為者敗之,執者失之。」

三十七章「道常無為,而無不為。」

五十七章「我無為而民自化。」

六十三章「為,無為。」

六十四章「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

六十六章「是以聖人,欲上人,以其言下之;欲先人,以其身後之。是以處上而人不重, 處前而人不害,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八十一章「聖人不積。既以與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 為而不爭。」

 

/167

《莊子.至樂》:「天無為以之清,地無為以之寧。故兩無為相合,萬物皆化。芒乎芴 乎,而無從出乎!芴乎芒乎,而無有象乎!萬物職職,皆從無為殖。故曰:天地無為也而無不 為也。」

《莊子.天道》:「夫帝王之德,以天地為宗,以道德為主,以無為為常。無為也,則用 天下而有餘;有為也,則為天下用而不足。故古之人貴夫無為也。上無為也,下亦無為也,是 下與上同德,下與上同德則不臣;……故古之王天下者,知雖落天地,不自慮也;辯雖彫萬物, 不自說也;能雖窮海內,不自為也。天不產而萬物化,地不長而萬物育,帝王無為而天下功。」

《莊子.在宥》:「故君子不得已而臨蒞天下,莫若無為。無為也,而後安其性命之情。」

以上均是對無為而無不為的闡述。由此足證老子所說的「無為」不是消極的,更不是無所 作為的,而是大有作為的。

五、純粹

純粹是獨一篤厚,純一不雜,精美無瑕,淨潔無垢,無絲毫穢污渣滓之意。道「虛」而 「大」,窈窈冥冥,混混沌沌,但那是純然一體,不雜別物,正因如此才不害其空靈妙用。宇宙 的本質不在於複雜性和多樣性,而在於純粹性、簡單性和萬能性。

 

/168

六、素樸

素樸又是道的另一層屬性。粉面、塗唇、燙髮、描眉,非素也,雕琢、刻削、異器,非樸 也。素是一切事物未經眾色彩繪渲染的本色,樸是一切器物渾全未破的原質。

七、平易

平者平夷,易者簡易。從始到終是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道路是平坦寬闊的,通過的 方式是簡單易行的。從無極到有極的過程就是這樣,從有天地到生萬物的過程也是如此。《周 易.繫辭上》云:「乾以易知,坤以簡能。」天道生萬物,地道養萬物,都順應自然,不是有 為造作,看起來不搞什麼運動,但萬事萬物卻都出現了這個「平易」,體現着「無為」。人要 成道,同樣也只需要在平坦的路上隨便走就行。老子說:「大道甚夷,民甚好徑。」蓋是此意。

八、恬淡

恬淡是恬靜、清淡之意。恬靜者悠閒自在,清淡者少私寡欲。老子曰:「道之出口,淡乎 其無味。」大道的運行是至簡至易的,看起來無所事事,不急不躁,但卻「不為而成」。凡俗 過客則不然,他不知虛無清靜的妙處,酒色財氣,樂之不疲,內臟百骸不得調理,心中煩惱也 自不絕,結果一生愁苦,難得善終。

 

/169

九、柔弱

「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道是柔弱為「用」的。視之不可見,聽之不可聞,搏 之不可得,空若無物,非柔弱而何?萬物既生,才有剛體,故柔弱是剛強的本根,「柔弱勝剛 強」,「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剛強之物不會長 久,最終仍歸於柔弱,因為柔弱也是道的特徵。柔弱的東西包容剛強的東西,而剛強的東西無 論如何損傷不了柔弱的東西,因為它無處着力,猶如抽刀斷水水更流。

十、不爭

大道是「不爭」的,它不着意追求爭競什麼,它擁有一切,而且這一切的出現與消失的結 果都不是它「爭」,更不會有什麼東西會跟大道相爭。說淺近一些,人也是這樣。希望佔有某 些東西的人,往往不能佔有,不希望的人才會得到。你處後處下,別人才會信任,使你居前居 上。當然「不爭」還有更深的含義,還有更大的作用,那就是與道同體,無為而無不為。那時 人與道合一,什麼都不需要,而什麼都有。這種效果的得到又非常簡單,只需貫徹「不爭」二字,一爭反倒失去了。

+ Recent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