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蓮華經 卷第七
묘음보살품(妙音菩薩品) 第二十四
1. 부처님이 광명(光明)을 놓다.
爾時 釋迦牟尼佛 放大人相 肉髻光明 及放眉間白毫相光 遍照東方百八萬億那由他 恒河沙等 諸佛世界. 過是數已 有世界名淨光莊嚴. 其國有佛 號淨華宿王智如來 應供 正遍知 明行足 善逝 世閒解 無上士 調御丈夫 天人師 佛世尊. 爲無量無邊菩薩大衆 恭敬圍繞 而爲說法. 釋迦牟尼佛白毫光明 遍照其國.
2. 묘음보살이 얻은 삼매
爾時 一切淨光莊嚴國中 有一菩薩 名曰妙音. 久已殖衆德本 供養親近無量百千萬億諸佛 而悉成就甚深智慧. 得妙幢相三昧 法華三昧 淨德三昧 宿王戲三昧 無緣三昧 智印三昧 解一切衆生語言三昧 集一切功德三昧 淸淨三昧 神通遊戲三昧 慧炬三昧 莊嚴王三昧 淨光明三昧 淨藏三昧 不共三昧 日旋三昧. 得如是等百千萬億 恒河沙等 諸大三昧.
3. 묘음보살이 사바세계에 가기를 원하다.
釋迦牟尼佛 光照其身 卽白淨華宿王智佛言. 世尊, 我當往詣娑婆世界 禮拜親近供養 釋迦牟尼佛 及見文殊師利法王子菩薩 藥王菩薩 勇施菩薩 宿王華菩薩 上行意菩薩 莊嚴王菩薩 藥上菩薩.
4. 정화수왕지불이 주의를 주다.
爾時 淨華宿王智佛 告妙音菩薩. 汝莫輕彼國 生下劣想. 善男子, 彼娑婆世界 高下不平 土石諸山 穢惡充滿 佛身卑小 諸菩薩衆其形亦小 而汝身四萬二千由旬 我身六百八十萬由旬. 汝身第一端正 百千萬福 光明殊妙. 是故汝往 莫輕彼國 若佛 菩薩 及國土 生下劣想.
妙音菩薩 白其佛言. 世尊, 我今詣娑婆世界 皆是如來之力 如來神通遊戲 如來功德智慧莊嚴.
5. 묘음보살의 수행력(修行力)
於是 妙音菩薩 不起于座 身不動搖 而入三昧. 以三昧力 於耆闍崛山 去法座不遠 化作八萬四千衆寶蓮華. 閻浮檀金爲莖 白銀爲葉 金剛爲鬚 甄叔迦寶 以爲其臺.
爾時 文殊師利法王子 見是蓮華而白佛言. 世尊, 是何因緣 先現此瑞? 有若干千萬蓮華 閻浮檀金爲莖 白銀爲葉 金剛爲鬚 甄叔迦寶 以爲其臺. 爾時 釋迦牟尼佛 告文殊師利. 是妙音菩薩摩訶薩 欲從淨華宿王智佛國 與八萬四千菩薩圍繞 而來至此娑婆世界 供養親近禮拜於我 亦欲供養 聽法華經.
文殊師利白佛言. 世尊, 是菩薩種何善本 修何功德 而能有是大神通力? 行何三昧? 願爲我等說是三昧名字. 我等亦欲勤修行之. 行此三昧 乃能見是菩薩 色相大小 威儀進止. 唯願世尊, 以神通力 彼菩薩來 令我得見. 爾時 釋迦牟尼佛告文殊師利. 此久滅度 多寶如來 當爲汝等而現其相. 時 多寶佛告彼菩薩. 善男子, 來. 文殊師利法王子 欲見汝身.
6. 묘음보살이 오는 모습
于時 妙音菩薩 於彼國沒 與八萬四千菩薩 俱共發來 所經諸國 六種震動 皆悉雨於七寶蓮華 百千天樂 不鼓自鳴. 是菩薩目 如廣大靑蓮華葉 正使和合百千萬月 其面貌端正 復過於此. 身眞金色 無量百千功德莊嚴 威德熾盛 光明照曜 諸相具足 如那羅延 堅固之身. 入七寶臺 上昇虛空 去地七多羅樹 諸菩薩衆恭敬圍繞 而來詣此娑婆世界 耆闍崛山 到已下七寶臺 以價直百千瓔珞 持至釋迦牟尼佛所 頭面禮足 奉上瓔珞 而白佛言.
7. 묘음보살이 안부를 전하다.
世尊, 淨華宿王智佛 問訊世尊. 少病少惱 起居輕利 安樂行不? 四大調和不? 世事可忍不? 衆生易度不? 無多貪欲 瞋恚 愚癡 嫉妒 慳慢不? 無不孝父母 不敬沙門 邪見不善心 不攝五情不? 世尊, 衆生能降伏諸魔怨不? 久滅度多寶如來 在七寶塔中 來聽法不?
又問訊多寶如來 安隱少惱堪忍久住不? 世尊, 我今欲見多寶佛身. 唯願世尊, 示我令見. 爾時 釋迦牟尼佛語多寶佛, 是妙音菩薩 欲得相見. 時 多寶佛告妙音言, 善哉 善哉! 汝能爲供養釋迦牟尼佛 及聽法華經 幷見文殊師利等 故來至此.
8. 묘음보살의 선근(善根)과 공덕(功德)
爾時 華德菩薩白佛言. 世尊, 是妙音菩薩 種何善根 修何功德 有是神力? 佛告華德菩薩. 過去有佛 名雲雷音王 多陁阿伽度 阿羅訶 三藐三佛陁. 國名現一切世閒 劫名憙見. 妙音菩薩 於萬二千歲 以十萬種伎樂 供養雲雷音王佛 幷奉上八萬四千七寶鉢. 以是因緣果報 今生淨華宿王智佛國 有是神力. 華德, 於汝意云何? 爾時 雲雷音王佛所 妙音菩薩 伎樂供養 奉上寶器者 豈異人乎? 今此妙音菩薩摩訶薩是. 華德, 是妙音菩薩 已曾供養親近無量諸佛 久殖德本 又値恒河沙等 百千萬億那由他佛.
9. 묘음보살의 신력(神力)
華德, 汝但見妙音菩薩 其身在此 而是菩薩 現種種身 處處爲諸衆生 說是經典. 或現梵王身 或現帝釋身 或現自在天身 或現大自在天身 或現天大將軍身 或現毘沙門天王身. 或現轉輪聖王身 或現諸小王身 或現長者身 或現居士身 或現宰官身 或現婆羅門身 或現比丘比丘尼 優婆塞優婆夷身 或現長者居士婦女身 或現宰官婦女身 或現婆羅門婦女身 或現童男童女身 或現天 龍 夜叉 乾闥婆 阿修羅 迦樓羅 緊那羅 摩睺羅伽 人非人等身 而說是經. 諸有地獄 餓鬼 畜生 及衆難處 皆能救濟 乃至於王後宮 變爲女身 而說是經.
華德, 是妙音菩薩 能救護娑婆世界 諸衆生者. 是妙音菩薩 如是種種 變化現身 在此娑婆國土 爲諸衆生 說是經典 於神通變化 智慧無所損減. 是菩薩以若干智慧 明照娑婆世界 令一切衆生 各得所知 於十方恒河沙世界中 亦復如是.
若應以聲聞形 得度者 現聲聞形而爲說法 應以辟支佛形 得度者 現辟支佛形而爲說法 應以菩薩形 得度者 現菩薩形而爲說法 應以佛形 得度者 卽現佛形而爲說法. 如是種種 隨所應度 而爲現形 乃至應以滅度 而得度者 示現滅度. 華德, 妙音菩薩摩訶薩 成就大神通 智慧之力 其事如是.
10. 묘음보살의 삼매
爾時 華德菩薩白佛言. 世尊, 是妙音菩薩 深種善根. 世尊, 是菩薩住何三昧 而能如是在所變現 度脫衆生? 佛告華德菩薩. 善男子, 其三昧名現一切色身 妙音菩薩 住是三昧中 能如是饒益無量衆生. 說是妙音菩薩品時 與妙音菩薩俱來者 八萬四千人 皆得現一切色身三昧 此娑婆世界 無量菩薩 亦得是三昧 及陁羅尼.
11. 묘음보살이 본토로 돌아가다.
爾時 妙音菩薩摩訶薩 供養釋迦牟尼佛 及多寶佛塔已 還歸本土 所經諸國 六種震動 雨寶蓮華 作百千萬億 種種伎樂. 旣到本國 與八萬四千菩薩圍繞 至淨華宿王智佛所 白佛言. 世尊, 我到娑婆世界 饒益衆生 見釋迦牟尼佛 及見多寶佛塔 禮拜供養. 又見文殊師利法王子菩薩 及見藥王菩薩, 得勤精進力菩薩, 勇施菩薩等. 亦令是八萬四千菩薩 得現一切色身三昧. 說是妙音菩薩來往品時 四萬二千天子 得無生法忍 華德菩薩 得法華三昧.
관세음보살보문품(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第二十五
1. 무진의보살(無盡意菩薩)이 묻다.
爾時 無盡意菩薩 卽從座起 偏袒右肩 合掌向佛 而作是言. 世尊, 觀世音菩薩 以何因緣 名觀世音? 佛告無盡意菩薩. 善男子, 若有無量百千萬億衆生 受諸苦惱 聞是觀世音菩薩 一心稱名, 觀世音菩薩 卽時觀其音聲 皆得解脫.
2. 일곱 가지 재난(災難)을 벗어나다.
若有持是觀世音菩薩名者 設入大火 火不能燒 由是菩薩威神力故. 若爲大水所漂 稱其名號 卽得淺處. 若有百千萬億衆生 爲求金銀 琉璃 車璖 馬瑙 珊瑚 虎珀 眞珠等寶 入於大海 假使黑風吹其舩舫 飄墮羅剎鬼國 其中若有 乃至一人 稱觀世音菩薩名者 是諸人等 皆得解脫羅剎之難 以是因緣 名觀世音.
若復有人 臨當被害 稱觀世音菩薩名者 彼所執刀杖 尋段段壞 而得解脫. 若三千大千國土滿中 夜叉 羅剎 欲來惱人 聞其稱觀世音菩薩名者 是諸惡鬼 尚不能以惡眼視之 況復加害? 設復有人 若有罪 若無罪 杻械枷鎖 檢繫其身 稱觀世音菩薩名者 皆悉斷壞 卽得解脫.
若三千大千國土 滿中怨賊 有一商主將諸商人 齎持重寶 經過嶮路 其中一人作是唱言, 諸善男子, 勿得恐怖 汝等應當一心 稱觀世音菩薩名號. 是菩薩能以無畏 施於衆生. 汝等若稱名者 於此怨賊 當得解脫. 衆商人聞 俱發聲言, ‘南無觀世音菩薩’ 稱其名故 卽得解脫. 無盡意, 觀世音菩薩摩訶薩 威神之力 巍巍如是.
3. 삼독을 떠나다.
若有衆生 多於婬欲 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 便得離欲. 若多瞋恚 常念恭敬 觀世音菩薩 便得離瞋. 若多愚癡 常念恭敬 觀世音菩薩 便得離癡.
無盡意, 觀世音菩薩 有如是等大威神力 多所饒益 是故衆生 常應心念.
4. 자녀를 얻다.
若有女人 設欲求男 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 便生福德智慧之男. 設欲求女 便生端正有相之女 宿殖德本 衆人愛敬. 無盡意, 觀世音菩薩 有如是力. 若有衆生 恭敬禮拜觀世音菩薩 福不唐捐. 是故衆生 皆應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
5. 관세음보살의 이름을 지니는 공덕
無盡意, 若有人受持六十二億恒河沙菩薩名字 復盡形供養 飮食 衣服 臥具 醫藥, 於汝意云何? 是善男子善女人 功德多不? 無盡意言. 甚多 世尊. 佛言, 若復有人 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 乃至一時 禮拜供養 是二人福 正等無異 於百千萬億劫 不可窮盡. 無盡意, 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 得如是無量無邊福德之利.
6. 관세음보살의 중생교화
無盡意菩薩白佛言. 世尊, 觀世音菩薩 云何遊此娑婆世界? 云何而爲衆生說法? 方便之力其事云何? 佛告無盡意菩薩. 善男子, 若有國土衆生 應以佛身得度者 觀世音菩薩 卽現佛身 而爲說法. 應以辟支佛身得度者 卽現辟支佛身 而爲說法. 應以聲聞身得度者 卽現聲聞身而爲說法.
應以梵王身得度者 卽現梵王身而爲說法. 應以帝釋身得度者 卽現帝釋身而爲說法. 應以自在天身得度者 卽現自在天身而爲說法. 應以大自在天身得度者 卽現大自在天身而爲說法. 應以天大將軍身得度者 卽現天大將軍身而爲說法. 應以毘沙門身得度者 卽現毘沙門身而爲說法.
應以小王身得度者 卽現小王身而爲說法. 應以長者身得度者 卽現長者身而爲說法. 應以居士身得度者 卽現居士身而爲說法. 應以宰官身得度者 卽現宰官身而爲說法. 應以婆羅門身得度者 卽現婆羅門身而爲說法.
應以比丘比丘尼 優婆塞 優婆夷身得度者 卽現比丘比丘尼 優婆塞優婆夷身而爲說法. 應以長者 居士 宰官 婆羅門 婦女身得度者 卽現婦女身而爲說法. 應以童男童女身得度者 卽現童男童女身而爲說法. 應以天 龍 夜叉 乾闥婆 阿修羅 迦樓羅 緊那羅 摩睺羅伽 人非人等 身得度者 卽皆現之而爲說法. 應以執金剛身得度者 卽現執金剛身而爲說法. 無盡意, 是觀世音菩薩 成就如是功德 以種種形 遊諸國土 度脫衆生.
7. 관세음보살에게 공양하다.
是故汝等應當一心 供養觀世音菩薩. 是觀世音菩薩摩訶薩 於怖畏急難之中 能施無畏 是故此娑婆世界 皆號之爲施無畏者. 無盡意菩薩白佛言. 世尊, 我今當供養觀世音菩薩. 卽解頸衆寶珠瓔珞 價直百千兩金 而以與之 作是言. 仁者, 受此法施 珍寶瓔珞. 時 觀世音菩薩 不肯受之. 無盡意復白觀世音菩薩言. 仁者, 愍我等故 受此瓔珞.
爾時 佛告觀世音菩薩. 當愍此無盡意菩薩 及四衆 天 龍 夜叉 乾闥婆 阿修羅 迦樓羅 緊那羅 摩睺羅伽 人非人等故 受是瓔珞. 卽時觀世音菩薩 愍諸四衆 及於天 龍 人非人等 受其瓔珞 分作二分 一分奉釋迦牟尼佛 一分奉多寶佛塔. 無盡意, 觀世音菩薩 有如是自在神力 遊於娑婆世界.
8. 관세음보살에 대한 찬탄을 게송으로 설하다.
爾時 無盡意菩薩 以偈問曰.
世尊妙相具 我今重問彼 佛子何因緣 名爲觀世音.
具足妙相尊 偈答無盡意 汝聽觀音行 善應諸方所
弘誓深如海 歷劫不思議 侍多千億佛 發大淸淨願
我爲汝略說 聞名及見身 心念不空過 能滅諸有苦.
假使興害意 推落大火坑 念彼觀音力 火坑變成池
或漂流巨海 龍魚諸鬼難 念彼觀音力 波浪不能沒
或在須彌峯 爲人所推墮 念彼觀音力 如日虛空住
或被惡人逐 墮落金剛山 念彼觀音力 不能損一毛
或値怨賊繞 各執刀加害 念彼觀音力 咸卽起慈心
或遭王難苦 臨刑欲壽終 念彼觀音力 刀尋段段壞
或囚禁枷鎖 手足被杻械 念彼觀音力 釋然得解脫
呪詛諸毒藥 所欲害身者 念彼觀音力 還著於本人
或遇惡羅剎 毒龍諸鬼等 念彼觀音力 時悉不敢害
若惡獸圍遶 利牙爪可怖 念彼觀音力 疾走無邊方
蚖蛇及蝮蝎 氣毒煙火燃 念彼觀音力 尋聲自迴去
雲雷鼓掣電 降雹澍大雨 念彼觀音力 應時得消散
衆生被困厄 無量苦逼身 觀音妙智力 能救世閒苦.
具足神通力 廣修智方便 十方諸國土 無剎不現身
種種諸惡趣 地獄鬼畜生 生老病死苦 以漸悉令滅.
眞觀淸淨觀 廣大智慧觀 悲觀及慈觀 常願常瞻仰
無垢淸淨光 慧日破諸闇 能伏災風火 普明照世閒
悲體戒雷震 慈意妙大雲 澍甘露法雨 滅除煩惱焰.
諍訟經官處 怖畏軍陣中 念彼觀音力 衆怨悉退散
妙音觀世音 梵音海潮音 勝彼世閒音 是故須常念
念念勿生疑 觀世音淨聖 於苦惱死厄 能爲作依怙
具一切功德 慈眼視衆生 福聚海無量 是故應頂禮.
9. 관세음보살보문품을 듣는 공덕
爾時 持地菩薩 卽從座起 前白佛言. 世尊, 若有衆生 聞是觀世音菩薩品 自在之業 普門示現 神通力者 當知是人功德不少. 佛說是普門品時 衆中八萬四千衆生 皆發無等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다라니품(陁羅尼品) 第二十六
1. 법화경을 독송한 공덕
爾時 藥王菩薩 卽從座起 偏袒右肩 合掌向佛 而白佛言. 世尊, 若善男子善女人 有能受持法華經者 若讀誦通利 若書寫經卷 得幾所福? 佛告藥王.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供養八百萬億那由他恒河沙等諸佛 於汝意云何? 其所得福 寧爲多不? 甚多世尊. 佛言, 若善男子善女人 能於是經 乃至受持一四句偈 讀誦解義 如說修行 功德甚多.
2. 약왕보살이 주문으로 수호하다.
爾時 藥王菩薩白佛言. 世尊, 我今當與說法者 陁羅尼呪 以守護之. 卽說呪曰.
아녜 마녜 마녜 마마녜 지례 자리뎨 샤먀 샤리 다위 션 뎨 목뎨 목다리 사리 아위사리 상리 사리 사예 악사예 아기니 션뎨 샤리 다라니 아로가바사 바쟈비사니 녜비뎨 아변다 라녜리뎨 아단다바례슈디 구구례 모구례 아라례 바라례 슈가차 아삼마삼리 몯다 비길리질뎨 달마바리차 뎨 싱가녜구사녜 바사바사슈디 마다라 마다라사야다 수루다 수루다교샤라 악사라 악사야다야 아바로 아마야 나다야
安爾<一> 曼爾<二> 摩禰<三> 摩摩禰<四> 旨隸<五> 遮梨第<六> 賖咩<羊鳴音七> 賖履<罔雉反> 多瑋<八> 羶<輸千反> 帝<九> 目帝<十> 目多履<十一> 娑履<十二> 阿瑋娑履<十三> 桑履<十四> 娑履<十五> 叉裔<十六> 阿叉裔<十七> 阿耆膩<十八> 羶帝<十九> 賖履<二十> 陁羅尼<二十一> 阿盧伽婆娑<蘇奈反> 簸蔗毘叉膩<二十二> 禰毘剃<二十三> 阿便哆<都餓反> 邏禰履剃<二十四> 阿亶哆波隸輸地<途賣反二十五> 漚究隸<二十六> 牟究隸<二十七> 阿羅隸<二十八> 波羅隸<二十九> 首迦差<初几反三十> 阿三磨三履<三十一> 佛馱毘吉利帙帝<三十二> 達磨波利差<猜離反> 帝<三十三> 僧伽涅瞿沙禰<三十四> 婆舍婆舍輸地<三十五> 曼哆邏<三十六> 曼哆邏叉夜多<三十七> 郵樓哆<三十八> 郵樓哆憍舍略<來加反三十九> 惡叉邏<四十> 惡叉冶多冶<四十一> 阿婆盧<四十二> 阿摩若<荏蔗反> 那多夜<四十三>
世尊, 是陁羅尼神呪 六十二億恒河沙等 諸佛所說. 若有侵毀此法師者 則爲侵毀是諸佛已. 時 釋迦牟尼佛 讚藥王菩薩言, 善哉 善哉! 藥王, 汝愍念擁護此法師故 說是陁羅尼 於諸衆生多所饒益.
3. 용시보살의 주문
爾時 勇施菩薩白佛言. 世尊, 我亦爲擁護讀誦受持法華經者 說陁羅尼. 若此法師 得是陁羅尼 若夜叉 若羅剎 若富單那 若吉遮 若鳩槃茶 若餓鬼等 伺求其短 無能得便.
卽於佛前 而說呪曰.
자례 마하자례 욱기 목기 아례 아라바뎨 네례뎨 녜례다바뎨 이디 니 위디니 지디니 녜례뎨니 녜리뎨바디
痤隸<一> 摩訶痤隸<二> 郁枳<三> 目枳<四> 阿隸<五> 阿羅婆第<六> 涅隸第<七> 涅隸多婆第<八> 伊緻<猪履反> 柅<女氏反九> 韋緻柅<十> 旨緻抳<十一> 涅隸墀抳<十二> 涅犂墀婆底<十三>
世尊, 是陁羅尼神呪 恒河沙等 諸佛所說 亦皆隨喜. 若有侵毀此法師者 則爲侵毀是諸佛已.
4. 비사문천왕의 주문
爾時 毘沙門天王護世者白佛言. 世尊, 我亦爲愍念衆生 擁護此法師故 說是陁羅尼.
卽說呪曰.
아리 나리 노나리 아나로 나리 구나리
阿梨<一> 那梨<二> 㝹那梨<三> 阿那盧<四> 那履<五> 拘那履<六>
世尊, 以是神呪 擁護法師 我亦自當 擁護持是經者 令百由旬內 無諸衰患.
5. 지국천왕의 주문
爾時 持國天王 在此會中 與千萬億那由他 乾闥婆衆 恭敬圍繞 前詣佛所 合掌白佛言. 世尊, 我亦以陁羅尼神呪 擁護持法華經者. 卽說呪曰.
아가녜 가녜 구리 건다리 전다리 마등기 상구리 부루솨니 아디
何伽禰<一> 伽禰<二> 瞿利<三> 乾陁利<四> 旃陁利<五> 摩蹬耆<六> 常求利<七> 浮樓莎抳<八> 頞底<九>
世尊, 是陁羅尼神呪 四十二億諸佛所說 若有侵毀此法師者 則爲侵毀 是諸佛已.
6. 나찰녀의 주문
爾時 有羅剎女等 一名藍婆 二名毘藍婆 三名曲齒 四名華齒 五名黑齒 六名多髮 七名無厭足 八名持瓔珞 九名睪帝 十名奪一切衆生精氣. 是十羅剎女 與鬼子母 幷其子 及眷屬 俱詣佛所 同聲白佛言. 世尊, 我等亦欲擁護讀誦受持法華經者 除其衰患. 若有伺求法師短者 令不得便.
卽於佛前 而說呪曰.
이디리 이디미 이디리 아디리 이디리 니리 니리 니리 니리 니리 루혜 루혜 루혜 루혜 다혜 다혜 다혜 도혜 누혜
伊提履<一> 伊提泯<二> 伊提履<三> 阿提履<四> 伊提履<五> 泥履<六> 泥履<七> 泥履<八> 泥履<九> 泥履<十> 樓醯<十一> 樓醯<十二> 樓醯<十三> 樓醯<十四> 多醯<十五> 多醯<十六> 多醯<十七> 兜醯<十八> 㝹醯<十九>
寧上我頭上 莫惱於法師 若夜叉 若羅剎 若餓鬼 若富單那 若吉遮 若毘陁羅 若犍馱 若烏摩勒伽 若阿跋摩羅 若夜叉吉遮 若人吉遮 若熱病 若一日 若二日 若三日 若四日 乃至七日 若常熱病 若男形 若女形 若童男形 若童女形 乃至夢中 亦復莫惱.
卽於佛前 而說偈言.
若不順我呪 惱亂說法者 頭破作七分 如阿梨樹枝
如殺父母罪 亦如壓油殃 斗秤欺誑人 調達破僧罪
犯此法師者 當獲如是殃.
諸羅剎女 說此偈已 白佛言. 世尊, 我等亦當身自擁護受持 讀誦修行是經者 令得安隱 離諸衰患 消衆毒藥. 佛告諸羅剎女, 善哉 善哉! 汝等但能擁護受持法華名者 福不可量 何況擁護具足 受持供養經卷 華 香 瓔珞 末香 塗香 燒香 幡蓋 伎樂 燃種種燈 酥燈 油燈 諸香油燈 蘇摩那華油燈 瞻蔔華油燈 婆師迦華油燈 優鉢羅華油燈 如是等百千種供養者. 睪帝, 汝等及眷屬 應當擁護如是法師. 說是陁羅尼品時 六萬八千人 得無生法忍.
묘장엄왕본사품(妙莊嚴王本事品) 第二十七
1. 묘장엄왕의 두 아들
爾時 佛告諸大衆. 乃往古世 過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阿僧祇劫 有佛名雲雷音宿王華智 多陁阿伽度 阿羅訶 三藐三佛陁. 國名光明莊嚴 劫名憙見. 彼佛法中有王 名妙莊嚴 其王夫人 名曰淨德. 有二子 一名淨藏 二名淨眼. 是二子有大神力 福德智慧 久修菩薩所行之道. 所謂 檀波羅蜜, 尸羅波羅蜜, 羼提波羅蜜, 毘梨耶波羅蜜, 禪波羅蜜, 般若波羅蜜, 方便波羅蜜, 慈悲喜捨 乃至三十七品助道法 皆悉明了通達. 又得菩薩淨三昧 日星宿三昧 淨光三昧 淨色三昧 淨照明三昧 長莊嚴三昧 大威德藏三昧 於此三昧 亦悉通達.
2. 두 아들의 교화방편
爾時 彼佛欲引導妙莊嚴王 及愍念衆生故 說是法華經. 時, 淨藏淨眼二子 到其母所 合十指爪掌 白言. 願母, 往詣雲雷音宿王華智佛所 我等亦當侍從親近 供養禮拜. 所以者何? 此佛於一切天人衆中 說法華經 宜應聽受. 母告子言, 汝父信受外道 深著婆羅門法 汝等應往白父 與共俱去. 淨藏淨眼合十指爪掌 白母. 我等是法王子 而生此邪見家. 母告子言, 汝等當憂念汝父 爲現神變. 若得見者 心必淸淨 或聽我等 往至佛所. 於是二子念其父故 踊在虛空 高七多羅樹 現種種神變. 於虛空中 行住坐臥 身上出水 身下出火 身下出水 身上出火 或現大身 滿虛空中 而復現小 小復現大. 於空中滅 忽然在地 入地如水 履水如地 現如是等種種神變 令其父王 心淨信解.
3. 두 아들이 출가수도를 원하다.
時父見子 神力如是 心大歡喜 得未曾有 合掌向子言, 汝等師爲是誰? 誰之弟子? 二子白言. 大王, 彼雲雷音宿王華智佛 今在七寶菩提樹下 法座上坐 於一切世閒天人衆中 廣說法華經 是我等師 我是弟子. 父語子言, 我今亦欲見汝等師 可共俱往. 於是二子 從空中下 到其母所 合掌白母. 父王今已信解 堪任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我等爲父 已作佛事 願母見聽 於彼佛所 出家修道.
爾時 二子欲重宣其意 以偈白母.
願母放我等 出家作沙門 諸佛甚難値 我等隨佛學
如優曇鉢羅 値佛復難是 脫諸難亦難 願聽我出家.
4. 불법 만나기가 맹구우목과 같다.
母卽告言, 聽汝出家. 所以者何? 佛難値故. 於是二子白父母言, 善哉 父母, 願時往詣雲雷音宿王華智佛所 親近供養. 所以者何? 佛難得値 如優曇鉢羅華. 又如一眼之龜 値浮木孔. 而我等宿福深厚 生値佛法. 是故父母 當聽我等令得出家. 所以者何? 諸佛難値 時亦難遇.
5. 두 아들과 어머니의 수행 성취
彼時 妙莊嚴王後宮 八萬四千人 皆悉堪任受持是法華經. 淨眼菩薩 於法華三昧 久已通達 淨藏菩薩 已於無量百千萬億劫 通達離諸惡趣三昧 欲令一切衆生 離諸惡趣故. 其王夫人 得諸佛集三昧 能知諸佛秘密之藏. 二子如是 以方便力 善化其父 令心信解 好樂佛法.
6. 부처님께 나아가 설법을 듣다.
於是 妙莊嚴王 與群臣眷屬俱 淨德夫人 與後宮婇女眷屬俱 其王二子 與四萬二千人俱 一時共詣佛所 到已頭面禮足 繞佛三帀 卻住一面. 爾時 彼佛爲王說法 示教利喜 王大歡悅. 爾時 妙莊嚴王 及其夫人 解頸眞珠瓔珞 價直百千 以散佛上 於虛空中 化成四柱寶臺. 臺中有大寶牀 敷百千萬天衣 其上有佛 結加趺坐 放大光明. 爾時 妙莊嚴王作是念, 佛身希有 端嚴殊特 成就第一微妙之色.
7. 묘장엄왕이 수기를 받다.
時 雲雷音宿王華智佛 告四衆言. 汝等見是妙莊嚴王 於我前 合掌立不? 此王於我法中 作比丘 精勤修習 助佛道法 當得作佛 號娑羅樹王. 國名大光 劫名大高王. 其娑羅樹王佛 有無量菩薩衆 及無量聲聞 其國平正 功德如是.
8. 왕이 출가하여 수행하다.
其王卽時 以國付弟 與夫人二子 幷諸眷屬 於佛法中 出家修道. 王出家已 於八萬四千歲 常勤精進 修行妙法華經 過是已後 得一切淨功德莊嚴三昧.
9. 두 아들의 덕행
卽昇虛空高七多羅樹 而白佛言. 世尊, 此我二子 已作佛事 以神通變化 轉我邪心 令得安住 於佛法中 得見世尊. 此二子者 是我善知識. 爲欲發起宿世善根 饒益我故 來生我家.
爾時 雲雷音宿王華智佛 告妙莊嚴王言. 如是如是 如汝所言. 若善男子善女人 種善根故 世世得善知識. 其善知識 能作佛事 示教利喜 令入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大王, 當知 善知識者 是大因緣 所謂化導 令得見佛 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大王, 汝見此二子不? 此二子已曾供養六十五百千萬億那由他恒河沙諸佛 親近恭敬 於諸佛所 受持法華經 愍念邪見衆生 令住正見.
10. 부처님을 찬탄하고 서원을 세우다.
妙莊嚴王 卽從虛空中下 而白佛言. 世尊, 如來甚希有. 以功德智慧故 頂上肉髻 光明顯照 其眼長廣 而紺靑色. 眉閒毫相 白如珂月 齒白齊密 常有光明. 脣色赤好 如頻婆菓. 爾時 妙莊嚴王 讚歎佛如是等無量百千萬億功德已 於如來前 一心合掌 復白佛言. 世尊, 未曾有也. 如來之法 具足成就不可思議微妙功德 教誡所行 安隱快善. 我從今日 不復自隨心行 不生邪見 憍慢 瞋恚 諸惡之心. 說是語已 禮佛而出.
11. 부모와 두 아들의 현재
佛告大衆 於意云何? 妙莊嚴王 豈異人乎? 今華德菩薩是 其淨德夫人 今佛前光照莊嚴相菩薩是. 哀愍妙莊嚴王 及諸眷屬故 於彼中生. 其二子者 今藥王菩薩 藥上菩薩是. 是藥王藥上菩薩 成就如此諸大功德已 於無量百千萬億諸佛所 殖衆德本 成就不可思議 諸善功德. 若有人 識是二菩薩名字者 一切世閒 諸天人民 亦應禮拜. 佛說是妙莊嚴王本事品時 八萬四千人 遠塵離垢 於諸法中 得法眼淨.
보현보살권발품(普賢菩薩勸發品) 第二十八
1. 보현보살이 영축산에 오다.
爾時 普賢菩薩 以自在神通力 威德名聞 與大菩薩無量無邊不可稱數 從東方來 所經諸國 普皆震動 雨寶蓮華 作無量百千萬億種種伎樂. 又與無數諸天 龍 夜叉 乾闥婆 阿修羅 迦樓羅 緊那羅 摩睺羅伽 人非人等 大衆圍繞 各現威德神通之力 到娑婆世界 耆闍崛山中 頭面禮釋迦牟尼佛 右繞七帀.
2. 법화경을 얻을 방법을 묻다.
白佛言. 世尊, 我於寶威德上王佛國 遙聞此娑婆世界 說法華經 與無量無邊百千萬億諸菩薩衆 共來聽受. 唯願世尊, 當爲說之. 若善男子善女人 於如來滅後 云何能得 是法華經?
3. 법화경을 얻을 네 가지 조건
佛告普賢菩薩. 若善男子善女人 成就四法 於如來滅後 當得是法華經. 一者爲諸佛護念 二者殖衆德本 三者入正定聚 四者發救一切衆生之心. 善男子善女人 如是成就四法 於如來滅後 必得是經.
4. 법화행자를 수호할 것을 서원하다.
爾時 普賢菩薩白佛言. 世尊, 於後五百歲濁惡世中 其有受持是經典者 我當守護 除其衰患 令得安隱 使無伺求得其便者. 若魔若魔子 若魔女若魔民 若爲魔所著者 若夜叉 若羅剎 若鳩槃茶 若毘舍闍 若吉遮 若富單那 若韋陁羅等 諸惱人者 皆不得便.
是人若行若立 讀誦此經 我爾時 乘六牙白象王 與大菩薩衆 俱詣其所 而自現身 供養守護 安慰其心 亦爲供養法華經故. 是人若坐思惟此經 爾時 我復乘白象王 現其人前 其人若於法華經 有所忘失一句一偈 我當教之 與共讀誦 還令通利. 爾時 受持讀誦法華經者 得見我身 甚大歡喜 轉復精進. 以見我故 卽得三昧 及陁羅尼 名爲旋陁羅尼 百千萬億 旋陁羅尼 法音方便陁羅尼 得如是等陁羅尼.
5. 법화경 수행 정진과 다라니
世尊, 若後世 後五百歲濁惡世中 比丘 比丘尼 優婆塞 優婆夷 求索者 受持者 讀誦者 書寫者 欲修習是法華經 於三七日中 應一心精進 滿三七日已 我當乘六牙白象 與無量菩薩而自圍繞 以一切衆生所憙見身 現其人前 而爲說法 示教利喜. 亦復與其陁羅尼呪 得是陁羅尼故 無有非人 能破壞者 亦不爲女人之所惑亂 我身亦自常護是人. 唯願 世尊, 聽我說此陁羅尼呪.
卽於佛前 而說呪曰.
아단디 단다바디 단다바뎨 단다구사례 단다슈다례 슈다례 슈다라바디 몯다바 살바다라니아바다니 살바바사아바다니 슈아바다니 싱가바리사니 싱가녜가다니 아싱기 싱가바가디 뎨례아슈싱가도라 아라뎨바라뎨 살바싱가삼마디가란디 살바달마슈바릭사뎨 살바살다루다교샤라아노가디 신아비기리디뎨
阿檀地<途賣反一> 檀陁婆地<二> 檀陁婆帝<三> 檀陁鳩舍隸<四> 檀陁修陁隸<五> 修陁隸<六> 修陁羅婆底<七> 佛馱波羶禰<八> 薩婆陁羅尼阿婆多尼<九> 薩婆婆沙阿婆多尼<十> 修阿婆多尼<十一> 僧伽婆履叉尼<十二> 僧伽涅伽陁尼<十三> 阿僧祇<十四> 僧伽波伽地<十五> 帝隸阿惰僧伽兜略<盧遮反> 阿羅帝婆羅帝<十六> 薩婆僧伽三摩地伽蘭地<十七> 薩婆達磨修波利剎帝<十八> 薩婆薩埵樓馱憍舍略阿㝹伽地<十九> 辛阿毘吉利地帝<二十>
6. 보현보살의 위신력
世尊, 若有菩薩 得聞是陁羅尼者 當知普賢神通之力. 若法華經 行閻浮提 有受持者 應作此念 皆是普賢威神之力.
7. 수승한 선근이 되다.
若有受持讀誦 正憶念 解其義趣 如說修行 當知是人行普賢行 於無量無邊諸佛所 深種善根 爲諸如來手摩其頭.
8. 법화행자의 수승한 공덕
若但書寫 是人命終 當生忉利天上 是時 八萬四千天女 作衆伎樂 而來迎之. 其人卽著七寶冠 於婇女中 娛樂快樂 何況受持讀誦 正憶念 解其義趣 如說修行?
若有人受持讀誦 解其義趣 是人命終 爲千佛授手 令不恐怖 不墮惡趣 卽往兜率天上 彌勒菩薩所. 彌勒菩薩 有三十二相 大菩薩衆 所共圍繞 有百千萬億天女眷屬 而於中生. 有如是等功德利益 是故智者應當一心自書 若使人書 受持讀誦 正憶念 如說修行.
9. 보현보살의 서원
世尊, 我今以神通力故 守護是經 於如來滅後 閻浮提內 廣令流布 使不斷絕.
10. 보현보살의 내력을 말하다.
爾時 釋迦牟尼佛讚言, 善哉 善哉! 普賢, 汝能護助是經 令多所衆生 安樂利益 汝已成就 不可思議功德. 深大慈悲 從久遠來 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意 而能作是神通之願 守護是經 我當以神通力 守護能受持普賢菩薩名者.
11. 법화행자는 이러하니라.
普賢, 若有受持讀誦 正憶念 修習書寫 是法華經者 當知是人 則見釋迦牟尼佛 如從佛口聞此經典. 當知是人供養釋迦牟尼佛. 當知是人 佛讚善哉. 當知是人 爲釋迦牟尼佛 手摩其頭. 當知是人 爲釋迦牟尼佛 衣之所覆.
如是之人 不復貪著世樂 不好外道經書手筆. 亦復不喜親近 其人及諸惡者 若屠兒 若畜猪羊鷄狗 若獵師 若衒賣女色. 是人心意質直 有正憶念 有福德力 是人不爲三毒所惱. 亦復不爲嫉姤 我慢 邪慢 增上慢所惱. 是人少欲知足 能修普賢之行.
普賢, 若如來滅後 後五百歲 若有人 見受持讀誦法華經者 應作是念. 此人不久 當詣道場 破諸魔衆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轉法輪 擊法鼓 吹法螺 雨法雨 當坐天人大衆中 師子法座上.
普賢, 若於後世 受持讀誦是經典者 是人不復 貪著衣服 臥具 飮食 資生之物 所願不虛 亦於現世 得其福報.
若有人輕毀之言, 汝狂人耳! 空作是行 終無所獲. 如是罪報 當世世無眼. 若有供養 讚歎之者 當於今世 得現果報. 若復見受持是經者 出其過惡 若實若不實 此人現世 得白癩病. 若有輕笑之者 當世世牙齒疏缺 醜脣平鼻 手腳繚戾 眼目角睞 身體臭穢 惡瘡膿血 水腹短氣 諸惡重病. 是故普賢, 若見受持 是經典者 當起遠迎 當如敬佛.
12. 보현보살권발품을 설한 공덕
說是普賢勸發品時 恒河沙等無量無邊菩薩 得百千萬億旋陁羅尼 三千大千世界微塵等諸菩薩 具普賢道. 佛說是經時 普賢等諸菩薩 舍利弗等諸聲聞 及諸天, 龍, 人非人等 一切大會 皆大歡喜 受持佛語 作禮而去.
묘법연화경[妙法蓮華經] 終
'불교 불경 > 법화경' 카테고리의 다른 글
현해 역, 한글묘법연화경, 민족사 刊 / 현장 27장> 구마라집譯 28장 (2) | 2023.02.04 |
---|---|
妙法蓮華經 卷一/ 1.序品, 2.方便品, 附 현해 국역 (1) | 2023.02.03 |
妙法蓮華經 卷六/ 18.隨喜功德品, 19.法師功德品, 20.常不輕菩薩品. 21. 如來神力品, 22.囑累品, 23.藥王菩薩本事品 (1) | 2023.02.03 |
妙法蓮華經 卷第五/ 14.安樂行品, 15.從地踊出品, 16.如來壽量品, 17.分別功德品 (0) | 2023.02.03 |
妙法蓮華經 卷四/8.五百弟子受記品, 9.授學無學人記品 (0) | 2023.02.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