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 道德經 72章

第七十二章
[原文]

民不畏威①,则大威至②。无狎③其所居,无厌④其所生。夫唯不厌⑤,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⑥,自爱不自贵⑦。故去彼取此⑧。

백성이 위엄을 두려워하지 않으면 큰 억압에 이르게 된다.
그들의 집을 업신여기지 말고, 그들의 삶을 싫어하지 마라.
백성을 싫어하지 않을 때에야 백성도 싫어하지 않는다.

성인은 이미 잘 알기 때문에 자신을 드러내지 않으며,
스스로 사랑하기 때문에 자신을 귀히 여기지 않는다.
그래서 성인은 저것을 버리고 이것을 취한다.

民不畏威,則大威至。
無狎其所居,無厭其所生。
夫惟不厭,是以不厭。

是以聖人自知,不自見。
自愛,不自貴。
故去彼取此。

 

[译文]

当人民不畏惧统治者的威压时,那么,可怕的祸乱就要到来了。不要逼迫人民不得安居,不要阻塞人民谋生的道路。只有不压迫人民,人民才不厌恶统治者。因此,有道的圣人不但有自知之明,而且也不自我表现;有自爱之心也不自显高贵。所以要舍弃后者(自见、自贵)而保持前者(自知、自爱)。

 

[注释]

1、民不畏威:威,指统治者的镇压和威慑。此句意为,百姓们不畏惧统治者的高压政策。

2、大威至:这个威是指人民的反抗斗争。

3、无狎:狎通狭,意为压迫、逼迫。无狎,即不要逼迫的意思。

4、无厌:厌指压迫、阻塞的意思。

5、不厌:这个厌指人民对统治者的厌恶、反抗斗争。

6、不自见:不自我表现,不自我显示。

7、自爱不自贵:指圣人但求自爱而不求自显高贵。

8、去彼取此:指舍去“自见”、“自贵”,而取“自知”、“自爱”。

 

[延伸阅读1]王弼《道德经注》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
清静无为,谓之居。谦后不盈,谓之生。离其清静#3,行其躁欲,弃其谦后,任其威权,则物扰而民僻。威不能复制民,民不能堪其威,则上下大溃矣。天诛将至,故曰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言威力不可任也。

夫唯不厌,

不自厌也。

是以不厌。

不自厌,是以天下莫之厌。

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

不自见其所知,以耀光行威也。

自爱不自贵,

自贵则物狎厌居生。

故去彼取此。

 

[延伸阅读2]苏辙《老子解》

民不畏威,則大威至。
夫性自有威,高明光大,赫然物莫能加,此所謂大威也。人常息溺於衆,妄畏生死,而憚得喪。萬物之威,維然乘之,終身惴慄之不暇,雖有大威而不自知也。苟誠知之,一生死,齊得喪,坦然無所怖畏,則大威爗然見於前矣。 

無狹其所居,無厭其所生。夫惟不厭,是以不厭。
性之大,可以包絡天地。彼不知者,以四肢九竅為己也,守之而不厭。是以見不出視,聞不出聽,蕞然其甚陋也。故教之曰無狹其所居。彼知之者,知性之大而吾生之狹也,則愀然厭之,欲脫而不得,不知有厭有慕之方囿於物也,故教之曰無厭其所生。夫惟聖人不狹不厭,與人同生,而與道同居,無廣狹淨穢之辨,既不厭生,而後知生之無可厭也。

是以聖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故去彼取此。
聖人雖自知之而不自見以示人,雖自愛之而不自貴以眩人,恐人之有厭有慕也。厭慕之心未忘,則猶有畏也。畏去,而後大威至矣。

 

'중국고전 > 老子' 카테고리의 다른 글

老子 道德經 74章  (0) 2019.09.12
老子 道德經 73章  (0) 2019.09.12
老子 道德經 71章  (0) 2019.09.11
老子 道德經 70章  (0) 2019.09.11
老子 道德經 69章  (0) 2019.09.11

 

老子 道德經 71章

第七十一章
[原文]

知不知①,尚矣②;不知知③,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④。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알고도 알지못함은 좋지만 알지못하면서 안다고 여기는 것은 병이다.

무릇 병을 병이라 여기면 문제가 되지 않는것이다.
성인이 문제가 없는 것은 병을 병이라 여기기 때문이다.

知不知上, 不知知病.

夫唯病病, 是以不病,
聖人不病, 以其病病, 是以不病.

 

[译文]

知道自己还有所不知,这是很高明的。不知道却自以为知道,这就是很糟糕的。有道的圣人没有缺点,因为他把缺点当作缺点。正因为他把缺点当作缺点,所以,他没有缺点。

 

[注释]

1、知不知:注解家们一般对此句有两种解释。一说知道却不自以为知道,一说知道自己有所不知。

2、尚矣:“尚”通“上”。

3、不知知:不知道却自以为知道。

4、病病:病,毛病、缺点。把病当作病。

 

[延伸阅读1]王弼《道德经注》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
不知知之不足任,则病也。

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延伸阅读2]苏辙《老子解》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
道非思慮之所及,故不可加。然方其未知,則非知無以入也,及其既知而存知,知則病矣。故知而不知者上,不知而知者病。 

夫惟病病,是以不病。
既不可不知,又不可知。唯知知之為病者,久而病自去矣。

聖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중국고전 > 老子' 카테고리의 다른 글

老子 道德經 73章  (0) 2019.09.12
老子 道德經 72章  (0) 2019.09.11
老子 道德經 70章  (0) 2019.09.11
老子 道德經 69章  (0) 2019.09.11
老子 道德經 68章  (0) 2019.09.10

 

老子 道德經 70章

第七十章
[原文]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①,事有君②,夫唯无知③,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④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⑤而怀玉⑥。

내 말은 참으로 알기도 쉽고, 실천하기도 쉬운데,
천하 사람들은 알지도 못하고, 실천도 못한다.
말에는 요지가 있고, 일에도 핵심이 있다.
무릇 요지도 핵심도 모르니까, 나를 모르는 것이다.
나를 아는 자가 드무니, 나라는 자가 귀해진다.
그래서 성인은 베옷을 입고도 옥을 품고 있는 것이다.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
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言有宗,事有君。
夫惟無知,是以不我知。
知我者希,則我者貴,
是以聖人被褐而懷玉。

 

[译文]

我的话很容易理解,很容易施行。但是天下竟没有谁能理解,没有谁能实行。言论有主旨,行事有根据。正由于人们不理解这个道理,因此才不理解我。能理解我的人很少,那么能取法于我的人就更难得了。因此有道的圣人总是穿着粗布衣服,怀里揣着美玉。

 

[注释]

1、言有宗:言论有一定的主旨。

2、事有君:办事有一定的根据。一本“君”作“主”。“君”指有所本。

3、无知:指别人不理解。一说指自己无知。

4、则:法则。此处用作动词,意为效法。

5、被褐:被,穿着;褐,粗布。

6、怀玉:玉,美玉,此处引伸为知识和才能。“怀玉”意为怀揣着知识和才能。

 

[延伸阅读1]王弼《道德经注》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可不出户窥牖而知,故曰甚易知也。无为而成,故曰甚易行也。或於躁欲,故曰莫之能知也。迷於荣利,故曰莫之能行也。

言有宗,事有君。

宗,万物之宗也。君,万物之主也。

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以其言有宗、事有君之故,故有知之人不得不知之也。

知我者希,则我者贵。

唯深,故知之者希也。知我益希,我亦无匹,故曰知我者希,则我者贵也。

是以圣人被褐怀玉。
被褐者,同其尘。怀玉者,宝其真也。圣人之所以难知,以其同尘而不殊,怀玉而不渝,故难知而为贵也。

 

[延伸阅读2]苏辙《老子解》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道之大,復性而足。而性之妙,見於起居飲食之間耳。聖人指此以示人,豈不易知乎?人能體此以應物,豈不易行乎?然世常患日用而不知,知且不能,而況行之乎?

言有宗,事有君。夫惟無知,是以不我知。
言者,道之筌也。事者,道之迹也。使道可以言盡,則聽言而足矣;可以事見,則考事而足矣。惟言不能盡,事不能見,非舍言而求其宗,遺事而求其君,不可得也。蓋古之聖人,無思無為,而有漠然不自知者存焉,此則思慮之所不及,是以終莫吾知也。

知我者希,則我者貴,
衆人之所能知,亦不足貴矣。

是以聖人被褐懷玉。
聖人外與人同,而中獨異耳。

 

'중국고전 > 老子' 카테고리의 다른 글

老子 道德經 72章  (0) 2019.09.11
老子 道德經 71章  (0) 2019.09.11
老子 道德經 69章  (0) 2019.09.11
老子 道德經 68章  (0) 2019.09.10
老子 道德經 67章  (0) 2019.09.10

 

老子 道德經 69章

第六十九章
[原文]

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①,而为客②;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③;攘无臂④;扔无敌⑤;执无兵⑥。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⑦,哀⑧者胜矣。

병법에 이런 말이 있다.
"나는 감히 선제공격은 하지 않으니 다만 끌려갈 뿐이다.
감히 한뼘도 진군하려하지 않고 오히려 한나절이나 물러선다."
이를 일러 진 없는 행군, 팔 없이 휘두르는 주먹,
없는 적을 무찌름, 없는 병사를 잡음이라고 한다.

적을 가볍게 보는 것처럼 큰 화가 없으니,
적을 가볍게 보면 내 보배를 거의 잃을것이다.
그러므로 병사를 서로 다툴 때, 슬퍼하는 자가 이기는 법인게다.

用兵有言,
吾不敢為主而為客,
不敢進寸而退尺。
是謂行無行,攘無臂,
扔無敵,執無兵。

禍莫大於輕敵,
輕敵幾喪吾寶。
故抗兵相加,哀者勝矣。

[译文]

用兵的人曾经这样说,“我不敢主动进犯,而采取守势;不敢前进一步,而宁可后退一尺。”这就叫做虽然有阵势,却像没有阵势可摆一样;虽然要奋臂,却像没有臂膀可举一样;虽然面临敌人,却像没有敌人可打一样;虽然有兵器,却像没有兵器可以执握一样。祸患再没有比轻敌更大的了,轻敌几乎丧失了我的“三宝”。所以,两军实力相当的时候,悲痛的一方可以获得胜利。

 

[注释]

1、为主:主动进攻,进犯敌人。

2、为客:被动退守,不得已而应敌。

3、行无行:行,行列,阵势。此句意为:虽然有阵势,却像没有阵势可摆。

4、攘无臂:意为虽然要奋臂,却像没有臂膀可举一样。

5、扔无敌:意为虽然面临敌人,却像没有敌人可赴。

6、执无兵:兵,兵器。意为:虽然有兵器,却像没有兵器可执。

7、抗兵相若:意为两军相当。

8、哀:闵、慈。

 

[延伸阅读1]王弼《道德经注》

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
彼逐不止。

攘无臂,扔无敌,

行谓行陈也。言以谦退、哀慈、不敢为物先用战,犹行无行、攘无臂、执无兵、扔无敌也,言无有与之抗也。

执无兵。祸莫大於轻敌,轻敌几丧吾宝。

言吾哀慈谦退,非欲以取强无敌於天下也,不得已而卒至於无敌,斯乃吾之所以为大祸也。宝,三宝也,故曰几亡吾宝。

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抗,举也。加,当也。哀者必相惜而不趣利避害,故必胜。

 

[延伸阅读2]苏辙《老子解》

用兵有言:吾不敢為主而為客
主,造事者也。客,應敵者也。

不敢進寸而退尺。
進者,有意於爭者也。退者,無意於爭者也。

是謂行無行,
無意於爭,則雖用兵,與不用均也。

攘無臂,仍無敵,執無兵。
苟無意於爭,則雖在軍旅,如無臂可攘,無敵可因,無兵可執,而安有用兵之咎邪?

禍莫大於輕敵,輕敵者幾喪吾寶。
聖人以慈為寶,輕敵則輕戰,輕戰則輕殺人,喪其所以為慈矣。

故抗兵相加,一及者勝矣。
兩敵相加,而吾出於不得已,則有哀心。哀心見,而天人助之,雖欲不勝,不可得矣。

 

'중국고전 > 老子' 카테고리의 다른 글

老子 道德經 71章  (0) 2019.09.11
老子 道德經 70章  (0) 2019.09.11
老子 道德經 68章  (0) 2019.09.10
老子 道德經 67章  (0) 2019.09.10
老子 道德經 65章  (0) 2019.09.10

+ Recent posts